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狐狸法则 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

来源:网络

什么是狐狸法则?

一个寒冬,狐狸富来普和莱拉相爱了,生了5只小狐狸。一次觅食时,莱拉不幸被夹子打中而死去,富来普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任。他没有像母鸡孵小鸡那样把孩子们保护在身下,而是让他们自己出去独立生活。

因为富来普知道,没有谁能养他们一辈子。后来,小狐狸们长大了,学会了如何生存,也变得更加健康强壮。这就是大自然中普遍流传的狐狸法则:爱孩子,就要让他独立。

案例重现

5岁的萱萱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可是生活老师却发现她的依赖性太强了,凡事都要喊老师帮忙。吃饭要老师喂;午睡要老师给她脱鞋、脱衣服;就连上卫生间也离不开老师……每当生活老师说让她自己做时,萱萱总以“我不会”为理由而拒绝。

后来,生活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萱萱的家长,萱萱妈妈听了,无奈地说:“有一阵子,萱萱遇到事情总要自己做,我嫌她烦、动作慢,就替她做。现在可好,懒得不得了,什么都要大人帮忙,想让她自己做,她简直一万个不乐意。”

小编分析原因

故事中萱萱的表现,原因就在于家长没有让她意识到“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来做”,没有让她养成独立的习惯。从心理角度说,“自己来”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角度说,“自己来”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理及自信心。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对孩子的一种真爱,而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则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最大障碍,只会让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吃尽苦头。

小编支招

1、改变爱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来”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表现在细致周到的照顾上,并事事代劳。殊不知,这种做法会在不经意间剥夺孩子动手学习的机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孩子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所以,家长要改变爱的方式,给孩子机会学习,注重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

2、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孩子“自己来”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者嫌麻烦。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增强了他的自理能力。

3、耐心指导教会技能,让孩子可以“自已来”

由于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尝试“自己来”的时候往往会搞得一塌糊涂,这时父母应耐心指导,做好示范,切不可横加指责,否则孩子极易养成胆怯、消极、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4、及时督促表扬,让孩子愿意“自己来”

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父母应关注他做完这件事,不要让其他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事情做完后还应及时评价,尤其要多给正面的赞扬和鼓励,才能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同时,父母还要适时提醒孩子,督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