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父母教育严厉有度 BB更易接受

来源:网络

花花家长来信:

听人说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中,所以我对一岁多的女儿花花,就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管教。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会把孩子碗中的饭全倒掉;如果孩子不好好刷牙,家长会把牙刷一折两半,丢进垃圾桶;不好好背古诗,就用戒尺打手心……

在家长的严厉教育下,孩子确实被训练得很乖,按时吃饭,认真刷牙,会背很多古诗。但她发现,刚刚三岁多的孩子,一方面表现得胆小怕事,到外面都不敢跟小朋友玩;另一方面在家里脾气又很大,且表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残忍。

比如虐待家里的小猫,把猫尾巴踩住用脚跺,或用沙发靠垫把小猫捂到半死,看小猫痛苦的样子,她则表现出满足的神情。一般小女孩都喜欢芭比娃娃,她则对这些娃娃好像有仇,动不动就肢解芭比娃娃,把娃娃的头和四肢揪下来,甚至用剪刀剪破。

我就不能理解,花花明明就是一个小女孩,通常都说小女孩乖巧,比较听话,可是,她怎么会变成这样?难道是我平常的教育方式过去严厉?

编辑支招:

家长爱孩子,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家长的教育虽然方法方式不一样,但是目的都是希望孩子日后成为社会精英。出发点是好的,过程也夹杂了很多酸甜苦辣,但最终结果是否都如人愿呢?

教育孩子,有人认为孩子乖巧听话,学习成绩好,就是成功;有人认为孩子不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发展,就是失败。其实,教育孩子,就就是自己给孩子定的标准底线,不要让孩子在你这里得寸进尺。

当然,家长对孩子有要求的同时,也要把握好“严厉程度”这把天平,不然,你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也许会适得其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家长怎样才能做到教育严厉有度吧!

1、教育规则不能随心所欲

教育要有规则,但规则不能随心所欲而制订。家长不总以自我为中心,应该从孩子出发。有利于孩子的事情,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去实践,并且在其中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孩子在你的教育中,感受到听从你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获取成功。

当然,如果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行为,要坚定的批评指正,坚决不能妥协。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纪还小,于是改变教育规则,觉得偶尔退让一次,没有什么大影响,殊不知,一旦妥协一次,就等于将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强化了一次,加固了孩子对坏行为的印象。

2、方式要根据孩子特点调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要随时调整,不要老套。由于科技进步,现在的孩子接收的信息量比以前大很很多,他们不会像我们以前那样懵懂,有时候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连家长都难回答。

所以,家长应该具备一些新鲜的思想,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不那么被动。例如,当孩子吵闹着要看《喜羊羊》或者某个动画片,家长要找理由说服孩子不要在吃饭时间看,就要懂得运用里面的某个情节。

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适应孩子的特点,也容易让孩子接受,相信获得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3、适当给予孩子自由

有时候,对孩子管束太多,会让孩子永远长不大。所以,家长管孩子的同时,但不限制孩子、约束孩子、替代孩子。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大包大揽”,要让他们从小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有机会自己作决定、并把自己的决定付诸实践来形成的。

例如,由于父母过多的担心和保护,对孩子的一些行为畏首畏尾,如不敢让孩子一个人滑滑梯、跳蹦床等,当孩子想玩的时候,父母就会制止,导致孩子不敢去尝试。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权利做决定。

父母长期限制孩子自由,帮孩子做决定,这样的孩子总是没有自己的注意,跟从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总是说我不会,我不行。

4、尊重孩子的想法

尊重孩子,不等于迁就孩子。给孩子做主的机会,不等于孩子可以想要什么都可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从而找出家长和孩子都能够接受的共同点。

例如,孩子想去学打篮球,你认为孩子要求与他的实际不吻合,因为孩子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暂时没有达到高强度运动的水平,你可以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先参加乒乓球,锻炼好体能,以后有机会再尝试篮球。

其实,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不能一票否决孩子的想法,应该告诉孩子一些做事规则,而且让孩子明白规则的意义。只要孩子明白父母的教育规则,孩子才能更好去遵守。

总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孩子订规则,但最好不要随意改变规则,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在制定规则的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遵守规则的同时,做好自己的职责,不要随意破坏规则。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