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如何培养幼儿 爱护图书的习惯

来源:网络

一、孩子不爱护图书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有没看到孩子有以下这些不爱护书籍的坏习惯呢?

1、乱涂乱画

聪聪妈妈有个烦恼,儿子下半年读小学,所以,她特意报了一个幼小衔接班,但是,这几天发现每天回家看他的课本,都被涂抹的一塌糊。聪聪妈妈就担心,孩子读小学,会更加不爱惜课本,于是,就问聪聪为何对书本乱涂乱画。

聪聪告诉妈妈,学校里其他孩子也会这样,看到书本上一些不喜欢的图片就会涂掉,看到喜欢的图片就会自己加工一下,在他心中,在书本上乱涂乱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2、随意撕书

豆豆今年3岁,父母最近突然开始撕书了,而且现在看一本书后很快就不愿意再看了。每次父母买了新的漫画书或者故事书给豆豆,豆豆一拿到,随意翻及下,就开始撕起来。

有时候父母制止他撕书,他会更加生气,不仅哭闹,还乱扔东西,父母都很烦恼,孩子为何就不懂得爱惜书本呢?

3、乱摆乱放

虎虎的妈妈告诉我们,儿子在家里经常把东西乱丢乱放,告诉他一次,他记住一次,可是没过几天,就又乱丢乱放。特别是经常乱摆乱放书本,每次和儿子说,看完书本后,把图书放到书架上,可是没一次见效。

虎虎喜欢看的书,看完之后就乱扔在地上,不喜欢看的书本,拿起来翻几页就乱放在地上。虎虎妈妈就担心,孩子对于不喜欢的书本乱摆乱放还可以理解,可是,他连自己喜欢的书本都不爱惜,将来可能对读书也没心思。

二、孩子不爱护图书的原因

经调查发现,孩子因翻来翻去看不懂,越看越没劲,就去撕书了。他觉得撕书比看书更有味道,那“唰唰”的声音和那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纸条,要比那呆呆地捧着书莫名其妙地看有趣得多了。这就会使孩子形成不爱护书籍、随意撕书的坏习惯。

另外,孩子不爱护书籍,有时候也是父母造成的。有的家长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平时自己看完的报纸、杂志、书本,乱放桌子上,或者发脾气时就乱撕报纸,导致孩子有样学样,认为不爱护熟悉的行为是一种“好玩”的行为。

所以,孩子不爱护书籍,很多部分原因是他看的图书激发不起兴趣,或者效仿父母,对书本乱摆乱放。

三、培养孩子爱护图书好习惯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虽然已经准时上小学,但是不懂得爱护书本。每次给他新买的图书,过不了几天就变成旧书了。因为他不光撕书,而且还喜欢在书上乱涂乱画,好好的书被他弄得面目全非。家长担心他这样不爱护图书,长大了也会不爱学习。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再这样破坏图书,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呢?

1、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

有时候,孩子由于年纪较少,对自己的某些行为只是觉得好奇,也许他们撕烂书本,只是觉得是一种游戏,根本没有保护书籍的意识,所以,我们要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灌输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东西,例如,自己的书籍,会跟随自己,孩子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东西。另外,父母要选择在孩子生活经验范围内又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孩子就会因看得懂而发生兴趣。这样他对书产生了感情,也就有爱护图书的意识了。

2、培养幼儿物归原处的习惯

“物归原处”,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如果没有到位的指导,坚持的要求,孩子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家长要孩子爱护自己熟悉,将看完的书本收拾好,那么,家长就要学会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物归原处”习惯。

在家庭中,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要求,对孩子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在家时,玩具乱扔,叫捡也不捡,书本乱撕,类似这种现象很多。

所以,家长对孩子乱摆乱放东西的现象不能妥协,更不能迁就,要教会孩子物品从哪里拿就要放回去哪里,一旦孩子犯错,就要严厉教导。

3、引导幼儿“喜欢它就更要珍惜它”的意识

就是孩子的东西太容易得到,因此不会珍惜自己的东西,从而随便乱扔,随便乱撕。所以,要孩子爱护书籍,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去选择熟悉,去买书籍的时候,可以带上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装帧漂亮、纸张质地较好的画册或画刊;画面要大而清晰,色彩要鲜艳,内容要简明、单纯、真实;也可选择绘有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和各种动物的有简单故事情节的画册,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一旦喜欢上这些书籍,家长就要灌输孩子爱护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思想,要引导幼儿“喜欢它就更要珍惜它”的意识,不能随意乱涂乱画,要懂得将自己的喜欢的书籍保持整洁。

总之,要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爱护书籍的良好行为,除了重视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外,那就必须有成人的行为的示范、成人耐心的陪伴、成人坚持的要求。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