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那些老“规矩“ 你教孩子了吗

来源:网络

一、孩子为何要守规矩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北京高考语文大作文题目是“老规矩”,在“老北京”看来:“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无独有偶,郭德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很注重“规矩”。其子郭麒麟,从小被立下各种规矩,据郭说,“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碗满处跑那是要饭的。不许用筷子敲盘碗”,有一次,因郭麒麟演出不理想,被他从晚上骂到半夜。

郭德纲认为,现在很多孩子不讲老规矩,多半是家长教育不到的缘故。那么,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矩呢?

1、无规矩不成方圆

郑渊洁曾经讲过,无规矩不成方圆,传承下来的规矩是一种观念,不必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传承规矩最好的方法则是言传身教。如果孩子不懂规矩,就没有准则约束孩子,孩子容易形成放任自流的性格。

所以,父母有必须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为孩子立规矩,让孩子行为规矩意识。

2、规范孩子的行为

生活行为规范是对个人行为的一种约束,它不可避免地会和个人的意愿发生冲突:2—3岁的幼儿正处于反抗期,父母要对幼儿出现的抗拒情绪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处理不当,就会助长幼儿的逆反心理,影响行为规范的培养。

所以,为孩子设定行为标准,与孩子商榷生活上应该遵守的规则,让孩子懂得自我约束,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孩子需要懂哪些规矩呢?

二、孩子需懂的规矩

1、不能有粗俗、野蛮的行为

俗语说“三岁定八十”,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小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能有粗俗、野蛮的行为,家长规范孩子好的行为。

比如,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任何场合都不能乱扔垃圾、大吵大闹。在公园看到自己喜欢玩的东西别人在玩,有的小朋友会吵闹甚至推打其他小朋友,要争到来玩为止。

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注意教导孩子,公园的东西是每个人都可以玩,如果你想玩,就去和其他小朋友商量,请求他们让给你玩,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解决。

2、不能随意拿别人东西

由于孩子年纪小,他们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不会预计事情的后果。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就要注意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不能随意拿别人东西,对自己的东西享有自主权。

当遇到其他人投诉自己的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如果孩子害怕,不敢承认东西是他拿的,家长要用缓和的口吻和孩子说:“我知道是你拿了人家的东西,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得还给人家!”

此外,还要对孩子讲清不能拿别人东西的道理。你可以用交谈的口吻,如:“你拿了小花的小熊,她一定很难过,要是你喜欢的超人被别人拿走了,你能高兴吗?”

家长要让在孩子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后,因为自己的东西被拿会不高兴,但是别人的东西被拿,别人同样不高兴。

3、拿过的东西要物归原主

孩子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很想据为己有。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喜欢拿别人东西后不愿意还的行为时,一定要提醒孩子。

如果孩子长期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还,会令孩子潜意识觉得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需要还给人,这样长大的孩子容易有偷窃行为。

当父母带孩子去好朋友家玩时,孩子喜欢上了别人的玩具车,于是出于好意,别的家长会让自己的小孩给你的小孩玩。要离开的时候,可能你的小孩对玩具依依不舍,甚至想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带回家。

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教导孩子拿过的东西要物归原主,不能有贪婪心理。

4、遵循先到先得,不能随意插队

很多家长可能都遇到这种情况,上下班的时候,看到有公交车进站的时候,大家就一窝蜂地拥上去。本来该好好排队的,可是,在这个时候都没有人遵守纪律了。很多人都认为,在中国,先到先得、不随意插队的观念很不强。

因此,为了日后大家都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要遵循先到先得,不能随意插队。在带小朋友坐公交车的时候,要教育孩子,要排队等候,等前面一个人上车后自己才能上,不能争前恐后。

从小就培养孩子要分清先后,要礼让,不能随心所欲,这样,孩子长大后,他们就有根深蒂固的观念,知道自己做人要懂得规矩。

5、进门前先敲门,不能随意打扰别人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都很讨厌那些不敲门直接冲进办公室的人,因为这个时候也许领导有些机密文件不能外泄,正因为你的“突然来袭”导致领导十分不高兴。

所以说,进入别人的房间时,敲门是处于礼貌和尊重。因此,要想你的小孩养成有礼貌,长大后让人喜欢的孩子,就要教导孩子进门前先敲门,不能随意打扰别人。

想自己孩子有礼貌,父母要做好榜样。例如,当你来到朋友家时,进门前先敲门,要么等主人说请进之后进门,要么等主人开门再进门。让孩子耳濡目染,从小就就养成进门前先敲门的习惯。

6、做错事要道歉,维护自己的权益

人难免犯错,更何况是孩子。有的父母,因为孩子犯错,觉得自己没有面子,于是当着众人面前对孩子打骂,令孩子自尊心受挫。也可能导致孩子表面是认可你的教育方式,内心却充满仇恨,造成心理扭曲。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先向别人道歉,要学会说“对不起”,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在取得别人原谅的同时,自己的孩子也真心认识错误,懂得改正。

当然,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自己被别人欺负,这个时候就要学会保护自己。要主动和长辈说自己的困难,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要主动请求帮助。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