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安排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吗?

来源:网络

安排孩子是一种控制么?

在家里,小艾的一举一动好像都在我眼里:什么时候在玩,什么时候在吃东西,什么时候跟小王子在打架。。。

就算隔着墙,用耳朵也一样看得清楚。

然后就想:应该去弹琴了,

应该去写字了,

应该睡觉了……

小艾往往看电视看得高兴;跟小王子追追打打得正来劲;或者无所事事发呆的时候,

被我赶去做我觉得比较有建设性的事情。

小艾同学那个不愿意……

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如人愿。

我有安排,小艾同学也有策略:那就是跟我磨,或者装耳聋,然后等我发火的时候说我是火山。

小艾同学的小白眼翻多了,

我也觉得不对劲。主要是我自己不觉得有多开心。

我一直觉得感觉不对劲的事就一定有问题。

很多好的理论落实到实践中,跟实践者的关系很大。

否则会跟最初的意愿背道而驰。

孩子的时间一定要有安排,

但是小孩子的时间如何安排?

安排是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控制?

以前是这么认为,现在觉得不能一概而论。

我觉得孩子越小的时候,越该给他们多样的选择。

这样的做法并不是让他们立竿见影地学会什么,

老实说,我对于六岁以前的孩子更关心他们自身的成长。

如果能做到自己喜欢的就坚持下去,这是人生的一种幸运。

以前我把小艾的一天都安排得很紧张,到点就要做什么,

自己也感觉她像是一个被定时的机器。

她也顺应过这样安排,

首先感到不安的是我。因为我在她的眼里看不到光芒,一句习惯性的“好的”回答得平淡无奇。

如果在她的行动里看不到意愿看不到渴望,

那就是这样的安排没有合上她内心潜在的需要。

这时候大人过于按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时间就是一种控制。

不过安排孩子的时间也会有很好的时候:

每天早上或者晚上我回得早的时候,会跟小艾亲子共读,

这是她很喜欢的时光。

书一般是她选的,如果读到一半我们觉得没感觉就放下再来一本。

图书馆借书的好处是不必因为一次失误而强迫自己再来一次。

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

外界评价再高的书,如果我们读不出滋味,一样放弃。

不过,也许几个月后捡回来又如获至宝。

亲子阅读的时候,只要我拿着书往桌子前一坐,

小艾同学就象火箭一样飞来了,当然,小王子一定跟着。

孩子小的时候,心灵是开放的,没有那么多成见和习以为常。

感觉灵敏,接受力很强。这是他们的优势,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和试探发现他的兴趣所在。

班长介绍的橡皮筋理论,是挖掘潜力,循序渐进的技术,

如果能跟孩子内在成长的力量结合起来,

我觉得会很完美。

当发现一种安排既符合社会要求又符合她内心的愿望,

剩下的是制度化坚持。

这样可以按孩子内心的愿望走,即所谓“听从内心的召唤”,

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他这方面的能力。

而不至于因为对安全感的本能需要,盲目地选择过多的技能让孩子学,让家长孩子心身俱累却依然茫然。最后发现做了太多无用功。

而最大的损失也许是:孩子对自我认识的缺失,在将来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走弯路或者迷失。

春天到了,我们几乎一下午都呆在树林里。

散步,骑车,用树枝打架,

比较花与花的不同, 树叶间各式各样的绿色,

小家伙们神采飞扬,

只要看见他们眼里兴奋的神色,我就知道选择的对错。

一个健康的孩子,一定是浑身透着生命能量的孩子。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