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一种心理竟毁掉孩子的一辈子

来源:网络

前几天接了一个心理咨询,是一个4年级的女孩小君。她妈妈给我讲述了一些孩子的状况。

原来小君是个非常漂亮伶俐的女孩,家长和老师都很喜欢她。但是渐渐的,她变得异常的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有任何强于她的地方。

一次,有个同学买了件非常漂亮的裙子,别人都称赞不已,这让她暗中嫉妒,就开始背后说这个同学的坏话...还有,如果别的同学考试比她考的好,她就议论人家背后知道了题。

最严重的一次是竞选班委,她同桌的票数竟然超过了她。为此她回家寝不成眠,妒火中烧。最后竟然写了篇《为谋班委,竟献青春》的文章贴在网上,对同学的名誉造成很大的诋毁。

学校为了此事,让她停学一年,在家里好好反省。

这件事让她的妈妈很头疼,无奈之下才想起心理咨询。

嫉妒是一种自然感情,每个人都会有嫉妒之心。虽说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因为经常的嫉妒情绪,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

嫉妒心是孩子学习与生活中的蛀虫,是破坏孩子之间友谊与团结的腐蚀剂,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首先,它不利于学习进步,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不利的。本来有的孩子在学校敢当先进,勇于出头是件好事,但有的孩子会因为过分渴求出头,会有一些过激的反应,比如看不惯老师表扬别的同学,嫉妒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百般挑剔、极力贬低, 这就是一种很不健康的行为,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其次,它会让别人都远离你,严重破坏人际关系 。一个人深切地嫉妒他人时,会不择手段地散布流言,恶语伤人,挑拨离间,打击报复,如上文的案例一样。长久下去,会使别人疏远你,排斥你,使你陷入孤立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最严重的是,嫉妒者的内心会很煎熬和痛苦。因为他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或者更受欢迎和优待,内心就会因嫉妒而非常痛苦。因为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进步和成绩,认为别人的进步就是对自己的贬低, 于是心理上会很自然的产生一种痛苦的体验。

这种消极的情绪持续下去,将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从而引起多种心理问题与疾病。

此外,嫉妒心不仅给自己造成痛苦与心理失衡,也给被嫉妒者造成一定的打击。由此可见,嫉妒心是一种极其有害的心理,家长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父母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走出嫉妒的阴影呢?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知道孩子到底在嫉妒什么

孩子的认识水平有限,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只有这样,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也是解决孩子嫉妒问题的前提。

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孩子的嫉妒往往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不会像成人那么复杂,掺杂很多得社会因素, 有可能仅仅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因此,父母切记,不能盲目对孩子进行批评,先耐心倾听一下孩子的苦恼,试着去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情绪,这样才能让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这是解决孩子嫉妒心理的途径。

帮助孩子正确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孩子的想法往往是直观的,他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一般他们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咎于自己或嫉妒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

父母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找出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教会孩子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差距,这样才能真正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

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每个人也有各自的短处,要做到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的。

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用欣赏的目光面对别人的优势,学会为别人的成功喝彩。并从中学习、借鉴,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既能交到很多朋友,也能使自己更加进步。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其实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面对孩子的嫉妒心,家长需要理智和耐心,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走向一个健康的自我发展之路。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