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

来源:网络

什么是逆商

逆商AQ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大量资料显示,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今日,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其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大学生的逆商培养作为着力点。积极进行大学生的逆商培养,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增强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AQ不只是衡量一个人超越工作挫折的能力,它还是衡量一个人超越任何挫折的能力。同样的打击,AQ高的人产生的挫折感低,而AQ低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

有识之士提出,应当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挫折耐受力,以防长大后种种不幸事件的发生。

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表明,在0到6岁之间,儿童的心理呈现出阶段性的连续变化。每一阶段儿童都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只有抓住这些突出特征才能对症下药,对婴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

0-1岁无须挫折教育:儿童的行为多是无意识的,成人的悉心照顾会使他们获得一种安全感,从而使它能够以成人为“安全基地”进行各种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还无所谓成功和失败,所以不会使儿童产生挫折感,也就无须进行挫折教育了。

1-3岁遇到困难才鼓励:这一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因为出现了许多对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语言形成、思维萌芽、自我意识的萌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因为一但儿童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就开始“闹独立”,在行动上什么都要“自己来”!而对成人的话很少听从。

家长们对此常伤脑筋。这个时候,您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难,然后再进行鼓励。比如,这个阶段孩子的动作能力刚刚发展,尤其是在初期,走路还不够稳,却常要去走一些不平的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摔倒之后就放声大哭,这时您不要去扶她,而应鼓励她“自己站起来”。

3-6岁寓教于游戏:儿童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少了成人的很多约束。而对于成人来说,游戏也正可以作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绝好工具。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儿童常会把在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在游戏中加以发泄,和孩子一起游戏,您常可以找到平时找不到的症结所在,这时您就可以用"角色语言"鼓励她,您会发现这比在平时的劝解更加有效。

比如有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无论干什么都显得很没信心,别人鼓励却常常是无功而返。她的父母费了很大力气也找不出原因。在一次游戏中,她的妈妈以一个她喜爱的小动物的“角色”和她对话,才发现原来以前有小朋友说她笨。以后,这位妈妈就注意让子做一些她胜任的事情,慢慢培养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这里有一点提醒您一定要注意:前一阶段的鼓励收效不大,滥用没有实际内容的鼓励反而会事倍功半。

培养孩子逆商的7宗宝:

人脑的发育在6岁以前已完成90%,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过分包办就会束缚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采取消极的方式;反之过分干涉,不让他动这干那,孩子在过分的保护和管制下,当独自面对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以下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AQ,使他在将要面对的逆境面前,具备坚韧的意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用“同理心”面对孩子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他所面临的逆境在成人面前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孩子却是莫大的打击,父母要用和孩子一样的心理去看待这件事。比如孩子养了许久的宠物突然丢失或死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父母和他一起悲伤的同时要告诉孩子生命的规律,帮他从悲伤中走出来,切忌嘲笑和不屑一顾。

2、困难不是失败

“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这个是必须要告诉孩子的。父母可以激励孩子坚持到底,不必把尽善尽美看得过重。不要迫不及待地为孩子提供帮助,让他们自己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迎接挑战。如孩子学写字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临模

3、教孩子学会等待

从孩子7-8个月开始,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学会在有要求时要“等待”。例如:给孩子喝奶时,告诉他奶凉了才能喝;学精细动作时,给孩子一块包着糖纸的糖,告诉他自己耐心剥开才能吃到糖;排队上汽车时,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才能达到目的。学会等待,是我们对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4、从父母的态度中学自信

经常交给孩子一些完成起来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并充分信任孩子,即使做坏了或者造成一定损失,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再重新开始。告诉孩子:你一定能成!如2岁多的孩子因好奇拿一个瓶子,他单手握着瓶身,手小拿不住就摔了,这时家长不能责备他,而是要告诉他应该手握瓶颈较细的部分,并鼓励他再去尝试。

5、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

要让孩子明白:想得到一个东西,必须自己付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6、适当让孩子吃点苦

除了给以爱之外,还应该有适当的惩罚手段,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好心情才能长久。不能由着孩子任性、自私、怕苦、怕累,这一切必须从小定下规矩,让孩子遵守。还要鼓励孩子讲出每天的感受,对于积极的情感给以赞扬,对于消极的东西给以疏导。

7、给孩子定任务

我们交给孩子一项任务,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逆境,我们不但希望孩子能够完成,更希望他有所创造。例如对孩子说:“你今天在幼儿园的剪纸真漂亮,可惜被小朋友看的时候撕坏了,明天我们能剪一个更漂亮的吗?”当然这种要求不能过高,不切实际的要求会打击孩子在应付逆境时的信心。

1~6岁是培养逆商的关键期,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孩子培养“输得起”的精神,尤其下面四大原则要记牢。

培养孩子逆商原则一:延迟满足

孩子有“不愿输”、“不想输”的想法是好事,但“不能输”或者“输不起”却容易使其养成偏执型人格,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失败与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纳并好好去体验即可。具体做起来,父母要善用“延迟满足”,别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等待”的意义。当然,“延迟满足”不是压制孩子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而是培养一种能够与困难和平共处、同时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这样做,还能让孩子在成长中“去自我中心化”,学会多方面看待事物,才能成为独立的、会合作的人。

培养孩子逆商原则二:相信孩子

心理学家发现,你认定会发生的事情,总会再三发生,因为你相信,它才会发生。比如初学走路的孩子,如果父母成天担心他会摔倒,就会在言行举止中无意识地给孩子灌输“可能跌倒”的信息,那么孩子就可能总会跌倒的。如果父母换一种思路,给孩子灌输“妈妈相信你不会跌倒”的信息,孩子往往能顺利学会走路。再进一步说,父母不可能为孩子撑一辈子“保护杀,所以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自己学会坚强。孩子跌倒了不要赶紧去抱起来,或许孩子原本没那么委屈,可父母一抱反而让他变委屈。父母要鼓励孩子站起来继续走,让孩子的潜意识知道,自己跌倒就要自己爬起来,生活中很多事情要自己处理,而不是退缩。

培养孩子逆商原则三:走出“心理舒适区”

现代家庭往往是大人围绕孩子转,过分宠爱导致孩子抗挫折能力变差。家中舒适的环境让孩子深陷“心理舒适区”(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一旦走出家门,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人,就会感到不舒适,应变能力差。因此,父母一方面要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触,建立社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孩子建立团队意识,鼓励参加集体活动,灌输“我是团队一份子”、“重在参与”等心态,而不是“那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关”之类的消极想法。

培养孩子逆商原则四:正向疏导情绪

孩子在两岁左右时,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希望获得更多关注,将所有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3岁后的孩子与同伴交往增多,又学会了争强好胜。若父母没能正确引导,往往就会在未能如愿、要求不被满足时大发雷霆。可以说,“输不起”有时源于不能客观看待自己,所以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对此,父母要学会跟孩子“共情”,创设情境,让孩子把坏情绪发泄出来。共情又称同理心,具体做起来,首先是倾听,引导孩子把情绪说出来。不要说“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否则孩子可能会为了“讨好”父母而压抑自己的情绪。其次,及时回应孩子的情绪状态,给予理解和认同。当然,这不等于坏行为也可以被接受,在舒缓孩子情绪的同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懂得社会规则,养成好习惯。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