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产后知识

聚焦男护士群体 男护士妇产科实习脸红

来源:网络

ICU里的“暖男”:病人去世我也会伤心落泪

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为病人清洁身体、眼睛一刻也不离开病床……这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护士张新明的日常工作状态,也是不少ICU病房男护士的真实工作写照。

“大家都认为护士是女性从事的职业,但在ICU病房里,男护士因为具有体能等方面优势,所占比例并不小。” 张新明对记者解释说。

1986年出生的张新明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男孩,2009年从护理专业毕业后就来到朝阳医院呼吸危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工作,一干就是7年。

中学时代,张新明的理想就是学医,高考时他考入了护理专业。他说,上大学时班里的男生比例还很少,但自己并不认为这一行不适合男性,反而在工作多年后发现,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特别是在ICU处理紧急情况时,更加冷静,更有优势。

在同事眼中,张新明是个“暖男”,为病人做清洁护理时十分细心,得到了很多病人和家属的认可。对此张新明也调侃说,“别看我们男护士长得‘糙’,但是细心程度不亚于女孩。”

与普通病房不同,张新明工作的病房收治的全是危重病人,因此,工作中的成就感与失落感对他来说都是加倍的。

“我刚工作的时候,护理过一个患上‘甲流’的孕妇,当时大家日日夜夜都陪着她,但最后还是没能挽留住她的生命,病人走的时候我哭了一场,那感觉太难受了。”张新明说。

除了要经常面对生离死别,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遇到紧急情况,张新明经常会在休息日被叫回医院工作。据他回忆,工作至今的7年里,他只在家过过一个除夕夜。现在他也很少有时间照顾不满周岁的儿子。即便如此,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张新明仍然掩饰不住心中的那份自豪。

“我最欣慰的时候就是看着护理过的危重病人康复出院,这种成就感是没法形容的。”张新明说。

手术室中的 “超人”:日行2万步 一台手术站8小时

29岁的白晓光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护士,作为手术室为数不多的“男丁”,白晓光在同事眼中是个“超人”。

“你看我手机里的计步软件,今天早上已经走了快1万步,到下班时就2万步了,朋友圈里少有人能比我走的多。”

上午10点半,配合22个手术间全部“开完台”,又巡视了一圈的白晓光总算能稍稍停下来和记者说一句话。

29岁的白晓光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护士,作为手术室为数不多的“男丁”,白晓光在同事眼中是个“超人”。每天早上,他要为其所在院区的22个手术间准备好所用器械设备,保证各手术间都能准时开始第一台手术。用他的话说,每天的工作都像在“打仗”。

“这里的工作强度很大,我曾经跟着上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样的手术,从刷手上台到手术结束大概要持续8个小时甚至更长,这期间基本是不吃不喝,全程站立。”白晓光说,手术过程中,自己的精神要高度集中,十分考验体能和心理素质。

外科手术中要用到很多精密仪器,一旦出现故障会影响到整个进程,而面对这类情况,白晓光往往能很快找到原因并迅速解决,已经成为手术室中的“专业工程师”。

“由于体力好、思维理性,男护士在手术室等科室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谈及自己的专业,白晓光说,考大学时自己主动选择了护理专业,虽然那时男护士不多,但他对这个行业并没有偏见。目前,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周围的男护士数量也逐渐增加,让这个群体变得不再“尴尬”或者“神秘”。

不过,7年高强度的工作也让白晓光有了不少职业病,因为长时间奔走站立,他和很多同事一样,腿部患上了静脉曲张以及肌肉劳损。忙碌的工作也让他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有时候非常疲惫,也曾动摇过。”白晓光说,这么多年,周围有些同事、同学转行做了别的工作,自己也常常犹豫是否继续坚守下去。

“但是现在一接到紧急电话,我还是会像箭一样冲出去,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自己的工作激情还在。”白晓光告诉记者。

80后男护士长:去妇产科实习时脸都红了

1984年出生的闫升荣目前已经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供应室的护士长,作为北京市高校招收的第一批男护生,他的入行经历可谓是“阴差阳错”。

2002年参加高考时,闫升荣第一志愿并不是护理专业,而是药学专业,由于考试发挥不理想,最终被调剂到了护理专业,他和班里其他9个男孩成为了“女儿国”里的“男丁格尔”。

“当年在学校都不太好意思和别的男同学说自己是护理系的。”提起自己在学校时的经历,闫升荣也觉得有些好笑。他告诉记者,直到他毕业时,各大医院男护士也还是很少,找实习的医院都很困难,因为有些医院没有男护士,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带。

“第一次去妇产科实习脸都红了,病人也很尴尬,有的病人甚至拒绝让我们拔针,有种挫败感。”闫升荣说。

毕业后,闫升荣进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8年时间。这期间,通过不断摸索学习,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手术室护士。28岁时,他通过层层选拔,成功竞聘成为了供应室护士长,也成了当时医院里最年轻的护士长。

现在,闫升荣依旧会每天早早来到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带领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团队,承担着全院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每天从这里送到手术室的器械多达数千件。

“谁说男孩不能干好护理?”闫升荣告诉记者,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男护士的比例要比中国高很多,而他工作的这十几年里,也见证了国内男护士队伍的发展壮大,“男丁格尔”正在医疗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谈到未来,闫升荣说,如果有机会,他还想继续深造,因为护理这个专业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今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中国男护士比例仍偏低 部分院校男护生人数增加

由于护士是劳动强度较大的职业,因此医学界人士普遍认为,在临床上,男护士有很多独特优势。但据媒体此前报道,中国国内男护士占护士人数比例不足2%,注册男护士人数仅为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临床科室,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仍然低得多。

但记者也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社会认知的提升,男性护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正发生着积极变化。

“这几年,男护士的职业认可度正在明显提高。”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护理学系负责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校专科护理专业招收的男生比例,已经从2002年时的不到10%上升到了2015年的约15%,而且从报考志愿看,很多男生是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填报的,而不像多年前是被调剂到护理专业。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也告诉中新网记者,近年来,该院护理专业招收的男生比例有上升趋势。她表示,从就业来看,男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 毕业后的职业认同感也比较好。在 急诊、重症、手术室等科室中,男护士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