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产后知识

产后抑郁症该怎么治疗

来源:网络

产后抑郁症该怎么治疗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产褥期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支持、咨询与社会干预等。通过心理咨询、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如婚姻关系紧张、想生男孩却生女孩、既往有精神障碍史等)。为产妇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及社会支持,指导产妇对情绪和生活进行自我调节。对产褥期妇女多加关心和无微不至地照顾,尽量调整好家庭关系,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具体方面有:

2、药物治疗

适用于中重度抑郁症及心理治疗无效的产妇。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为宜,可根据以往疗效及个性化选择药物。应尽量选用不进入乳汁的抗抑郁药,首选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目前常用的药物如下:

(1)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

①盐酸帕罗西汀:起始量和有效量为20mg,每日早餐时1次,2-3周后,如疗效不好且副作用不明显,可以10mg递增,最大剂量20mg(体弱者40mg)每日1次。肝肾功能不全的产妇慎用。注意不宜骤然停药。

②盐酸舍曲林:口服,开始每日50mg,每日1次,与食物同服。数周后增至每日100-200mg。常用剂量为每日50-100mg,最大剂量为每日150-200mg(此类不得连续应用超8周以上)。需长期应用者,需用最低有效量。

(2)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常用量开始一次25mg。每日2-3次,然后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增至每日150-250mg。分3次口服,最高剂量一日不超过300mg,维持量每日50-150mg。

产后抑郁症怎么护理

1、对产后情绪变化多一些了解

在孕期与丈夫一起向医生咨询,阅读有关书刊或去孕妇学校学习,对产后抑郁症多一些了解,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产后容易出现的不稳定情绪。

2、一怀孕即开始进入母亲角色

通过阅读书刊、讲座、观摩等途径,学习育儿知识和技能,如喂奶、洗澡、换尿布、抱婴儿等。同时,还要对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病痛防治及安全防范有一些了解,并对意外有心理准备。

3、产后不要过多人打扰

产后要充分睡眠和休息,过度困乏直接影响新妈妈的情绪。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打扰,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同时,新妈妈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要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尤其是敏感问题,如婴儿性别、体形恢复及经济负担加重等。

4、孕期坚持运动以提高体质

常坐办公室的孕妈,最好每天参加一些适宜的有氧运动,锻炼心肺功能,为分娩、产后照料宝宝及身体在产后尽早康复进行体能储备,以便适应繁忙的母亲角色。

5、尽情投入享受运动有助振奋精神

产后多做运动,特别是在心情不好时。最好选择自己能够尽情投入的享受运动,这样有助于释放不良情绪,让自己的精神振奋起来。

6、最好在娘家坐月子

在娘家坐月子,熟悉的环境、至爱的亲人、全无二致的生活习惯,可帮助新妈妈化解照料宝宝的无措感,并能理解她们的身体痛苦和内心烦恼,经常过问她们的痛痒。

7、帮助新妈妈认同母亲角色

新妈妈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小宝宝,经常与他们情感交流,积极采取母乳喂养,这样可发挥母亲间的交流和鼓励,消除自认为无能的心态。

8、丈夫要帮助照料婴儿并做家务

丈夫尽量避免出门,积极主动给宝宝洗澡、换尿布,并承担其他家务。小宝宝夜里经常会哭闹,丈夫应该与母子同住一起,帮助照料,避免新妈妈产生委屈情绪。

9、不要把自己完全闭锁在家里

如果身体没有不舒服,天气较好时可带宝宝外出散步,吸吸新鲜空气,让心情开朗起来。最好能与好友们在一起,安全度过心理危机。

10、丈夫要多体谅新妈妈情绪变化

当妻子出现情绪沮丧时,丈夫多给予同情、支持、爱护和谅解,避免争吵。同时积极分担家务,多帮助照顾婴儿。在饮食及哺乳方面,多多征求妻子的意见。

11、及时释放不良情绪

情绪沮丧时,可借助一些方式排遣,如和丈夫一起出去吃晚餐或看电影,和好朋友一起吃饭、聊天;不要勉强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心情不好时,强迫自己想一些高兴的事情;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降低期望值;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让别人帮助化解;与其他新妈咪在一起,聊聊带孩子的感受;装扮一下自己,让自己美丽一些;去做形体锻炼,及早复原曼妙身材;经常放松自己,如睡上一小会儿或读书、洗澡、听音乐、看影碟或精美杂志。

12、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沮丧情绪持续存在或加重时,尽快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进行药物和心理方面的治疗和疏导,控制抑郁情绪发展。只要接受适当帮助,便会重拾育婴乐趣,抑郁不过是一场恶梦而已。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