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宝宝饮食

孩子吃的酱油应遵循的原则 走出儿童酱油的多个误区

来源:网络

对待吃,大人可以无所谓,但对于小孩饮食,就需要很讲究才行。最近,市面上有一款叫“儿童酱油”的商品,深受家长的青睐。然而,据媒体报道,所谓“儿童酱油”,不过是一种商业套路罢了。下面和若悠网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酱油”,多是营销套路

所谓儿童酱油,就是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与普通酱油相比,儿童酱油不过是添加了一些营养元素,对身体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另外,酱油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调色、提鲜,总体营养价值也并不高。为了存放方便,酱油还会加入防腐剂,因此,在做菜的时候,我们不必区分儿童酱油或普通酱油。

据媒体报道,“儿童酱油”与普通酱油相比,在营养元素等指标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在价格方面却体现出了巨大差异,市面上很多售卖的儿童酱油不过是商家的一个幌子罢了。

都说小孩、女性、老人等群体的钱是最好挣的,商家冲着家长的心理,煞费苦心地炮制出所谓的“儿童酱油”,实际上是想要故意误导群众,达到盈利的目的,商家这种赚昧心钱的做法,应该受到社会的抵制。

营销噱头

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抽检信息,配制酱油不合格率达14.3%,是此次抽检产品中不合格率最高的产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超标和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此次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了酿造酱油样品697批次,不合格样品数为31批次,抽检配制酱油样品21批次,不合格样品数为3批次。业内人士解释,此次不合格主要是三种原因:一是三氯丙醇不合格,二是有多个批次都为氨基酸态氮不合格。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三是部分防腐剂超量添加和菌落总数超标的问题。

酿造、配制含混,新国标能否堵住漏洞?

有机酱油、纯天然酱油、无添加酱油、味极鲜酱油……酱油的名头可谓五花八门,价格千差万别,标注的标准也不太一样。为了吸引消费者,一些企业还打出无添加剂、无色素等旗号,价格也水涨船高。

专家解释,酿造酱油所需时间长、成本高,而配制酱油则相反。"虽然标准中规定配制酱油中,酿造含量不得低于50%,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有效的检测办法,如果有企业冒充,很难检测出来。"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留意标签上的产品标准号:酿造酱油执行的是GB18186,而配制酱油执行的是行业标准10336。

"配制酱油采用的并非传统方法,业内很早就认为,配制酱油其实并不应标注酱油,而是属于复合调味料类别。"上海市食品协会调味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志蕙说。

事实上,新的酱油国标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删去了这两种酱油的分类和定义,这意味着如果新国标实施,以后酱油将只有酿造的品种。而复合调味料目前并没有国家强制标准,企业执行的多数是自己的产品标准。

沾上"儿童"就身价翻倍?走出"打酱油"多个误区

一些商家还推出了儿童酱油,大打低盐、拌饭、清蒸食物牌,调味同时还可以补充营养,身价顿时也提高到普通酱油的好几倍。美国普度大学博士、食品安全专家、知名网友"云无心"说,酱油是食盐或者钠的重要来源。一般酱油中的钠含量在6%左右--如果每天吃一勺酱油约15克,摄入的钠就相当于成人每天控制摄入量的40%了。

而针对儿童的调味品更应低盐,但市面上一些儿童酱油钠的含量并不低,例如记者看到一瓶儿童酱油100克钠的含量为6320毫克,甚至超过一些成人酱油,这使得低盐更多是一种概念营销。

"儿童酱油更多是一种忽悠的营销噱头。""云无心"说,酱油中含有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对营养的贡献完全可以忽略。不管儿童酱油怎么"精心研制","补充营养"很难实现。而且目前也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酱油出台的标准。

孩子吃的酱油,应遵循这些原则:

1)低盐低钠,越低越好;

2)认准酿造酱油+高盐稀态酱油+佐餐酱油;

3)选择特级酱油;

4)选择无添加的。

所以,家长都购买孩子吃的酱油时,关键是要读懂产品上的成分表,注意看含量是否超标,不要被商家的营销手段所套路了,在购买所谓“儿童酱油”的时候,应该多一些理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