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 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来源:网络

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是谁?子午线,又叫作经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为地球表面连接南极和北极的半圆弧。任意两根子午线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指示南北方向,且在南极和北极相交。每一根子午线都有数值与它相对应,这个数值就是经度。下面就跟若悠网小编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等相关内容。

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

一行受诏改历后组织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这次测量,用实测数据彻底地否定了历史上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错误理论,提供了相当精确的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

一行发起这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主要目的有二。其一,中国古代有一种传统理论:“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刘宋时期的天算家何承天根据当时在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的测量数据,开始对此提出了怀疑,但长期未能得到证实。隋朝天算家刘焯则提出了用实测结果来否定这一错误说法的具体计划,他说:“交爱之州,表北无影,计无万里,南过戴日,是千里一寸,非其实差。”他建议:“请一水工,并解算术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南北使正。审时以漏,平地以绳,随气至分,同日度影。得其差率,里即可知。则天地无所匿其形,辰象无所逃其数,超前显圣,效象除疑。”但这个建议在隋朝没有被采纳。一行的测量则实现了这一计划。其二,当时发现,观测地点不同,日食发生的时刻和所见食象都不同,各节气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也不相同。这种现象是过去的历法所没有考虑到的。这就需要到各地进行实地测量。

这次测量过程中,由太史监南宫说及太史官大相元太等人分赴各地,“测候日影,回日奏闻”。而一行“则以南北日影较量,用勾股法算之”。可见,一行不仅负责组织领导了这次测量工作,而且亲自承担了测量数据的分析计算工作。

当时测量的范围很广,北到北纬51度左右的铁勒回纥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约北纬18度的林邑(今越南的中部)等十三处,超出了现在中国南北的陆地疆界。这样的规模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是空前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由南宫说亲自率领的测量队,按刘焯的计划在黄河两岸平原地区测量的四个点,由北向南有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汴州浚仪太岳台(今开封西北)、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豫州上蔡武津馆(今河南上蔡)。其中白马在黄河北,其他三点都在黄河以南。它们均介于东经114.2度—114.5度之间,差不多在同一经度上(即刘焯所说的“南北使正”)。总计白马至上蔡526里270步,北极高度相差1.5度,从而得出大约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这实际上给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的长度。

由于对唐尺数值的大小,人们目前的看法还不一致,故评价一行这次子午线测量的精度受到限制。初步的估计结果是,一行的测量值与现代值相比,相对误差大约为11.8%。

国外最早根据日影长度计算地球周长的是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斯特尼,约公元前240年,他根据亚历山大港与阿斯旺之间不同的正午时分的太阳高线及三角学计算,以斯塔蒂亚(stadia)为单位出地球的直径。斯塔蒂亚乃是古希腊的长度单位,各地不一。如按雅典的长度算,则地球周长为46620公里,多了16.3%,若按埃及的长度算,则地球周长为39690公里,其误差小于2%。

伊斯兰世界最早的子午线实测是在公元814年,在一行之后九十年,由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米(约783—850)参与组织,在幼发拉底河平原进行了一次大地测量,测算结果得出子午线一度长为111.815公里(现代理论值为110.6公里),相当精确。

人物简介

一行(公元683年~公元727年),佛法名号。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

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其父张擅为武功县令。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生活在关中,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侄的纠缠,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当阳山学习释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

唐朝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有很大贡献。

幼年时,一行家庭贫困,经常得到邻居王姥姥接济。一行做了天子之师常想起王姥姥。然而尚来不及报答,王姥姥已找上门来。儿子杀人犯罪,王姥姥想让一行出面求求情。一行明白杀人偿命,国法难违。他说:姥姥是一行的恩人,要钱要物要多少一行都应当满足,此事一行却办不到。王姥姥听了大骂一行见死不救忘恩负义。一行惟有不停地在姥姥面前谢罪。目送姥姥离去,一行把一布袋交给两个心腹之人,命他们在指定的一个地方潜藏,他说从中午到黄昏,会有七样东西进入布袋。他们照着做了,用布袋带回七只猪。一行把七只猪放进已准备好的大瓮中封盖。次日一早,宫里来人叩门急切,说皇帝有事相商。刚到便殿,李隆基已迎出来,问:昨夜北斗七星不见了,是吉是凶?如何应对?一行有理有据做了分析,然后建议“莫若大赦天下”。李隆基当即下诏大赦天下。当天晚上,七星中的一颗在天空中出现了,七天后,七星全部在天空中出现了……恩人的儿子犯死罪,一行要报恩,又要不违犯国法,在此情境下,他惟有用自己的“方法”。段成式记述此事,心中亦有疙瘩解不开: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

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善于数,钩深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请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大瓮于中,又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奴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奴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于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寸,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

据明正德本《大名府志》及今本《南乐县志》记载:西汉置乐昌县,属东郡。乐昌县在东汉初年废置。西晋于原乐昌县故地复设县,更名昌乐,属魏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从昌乐县西北部分置繁水县,同属魏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昌乐县并入繁水县。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3年),改繁水县为昌乐县。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昌乐县更名南乐县,仍属魏州。再查考魏州,原名魏郡,北周改之,五代又更名兴唐府、广晋府、大名府。南乐县从五代到民国初年,长期为大名府所辖。由上可见,南乐县是由乐昌、昌乐、繁水沿革而来,唐时的魏州繁水、昌乐即今河南南乐县。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