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世界之最

最早主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萨特放弃了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来源:网络

最早主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谁?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1905年—1980年),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下面就跟若悠网小编一起具体看看最早主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等相关内容。

最早主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萨特于1905年生于法国,是世界著名作家、哲学家,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萨特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一点也不逊色于他在哲学上的成就。他从小就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就立即投入文学创作。

他的处女作是出版于1938年的《恶心》。《恶心》一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被认为是萨特哲学内涵最丰富的小说作品。萨特的小说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很有特色,为很多人所喜爱,尤其是他的自传体小说《词语》,这部自传体小说让萨特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萨特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拒绝诺贝尔文学奖!这让当时的萨特在世界上名噪一时,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主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萨特拒绝的理由是他认为诺贝尔奖有着强烈的政治倾向性,这可能与他自己所倡导的存在主义哲学有关。

萨特辉煌时期

1943年萨特完成并出版了他的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LêtreetleNéant)。仍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萨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因为煤炭短缺和电力供应不足,萨特就到住所附近的一个叫弗洛的咖啡馆,用乙炔照明来写作。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44年,萨特的新戏《间隔》(Huis-closNOEXIT)(又译《密室》)公演。这部戏只有三个演员,同时自始至终同时在舞台上。大致情节是:三个人,一男两女,他们死后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都需要其中另一个人,而每一个又都妨碍另外两个人彼此依靠,最后终于没有任何一个人达到自己的愿望。这次演出大获成功。戏剧中的台词“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萨特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之一。萨特甚至被邀请作了一个关于《间隔》的演讲。而后萨特又创造了一些戏剧。1945年与他人合作创办了《现代杂志》,评论当时国内外重大事件,并从此成为职业作家。10月,萨特在现代俱乐部作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LExistentialismeestunhumanisme)的演讲。演讲中萨特向公众阐明了些基本观点。指出存在先于本质。

1946年创作《死无葬身之地》(Mortsansépulture萨特战后的第一个剧本)1946年《毕恭毕敬的妓女》(LaPutainrespectueuse或译《可敬的妓女》曾改编拍摄为同名影片),1948年2月萨特接受邀请担任革命民主同盟(Rassemblementdémocratiquerévolutionnaire)执行委员。开始“介入”政治活动。但不久就和其领导人胡赛之间产生分歧并且日趋严重。第二年四月,萨特自己召开了一个革命民主同盟大会,在会上宣布同胡赛对着干。而此时,萨特的政治立场介于左翼与右翼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因此倍受两方面的攻击。同年,《肮脏的手》(LesMainssales)。50年代初期,萨特在政治上逐渐倾向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同路人。1952年暑期的共产党人雅克·杜克洛被捕和6月4日发生的罢工失败对萨特造成很大的刺激。他撰写并发表《共产党人与和平》试图说明共产党和工人间的关系,分析造成罢工失败的根源。1951年《魔鬼与上帝》(LeDiableetleBonDieu萨特本人非常喜欢这本剧本),1952年,阿尔贝·加缪的《反抗者》一书由于宣扬“纯粹的反抗”、即反对革命暴力而导致了他和萨特的决裂。(另一说是《现代》杂志的一个叫尚松写的关于《反抗者》的评论文章惹怒了加缪。而加缪却把这篇文章归罪到萨特身上)。1955年,萨特和波伏娃访问中国。

1953年《基恩》(是对大仲马戏剧《基恩》的改编),1954年5月,萨特应苏联作家的邀请,访问了苏联,发表了后来自己也承认是“撒谎”的讲话。1955年《涅克拉索夫》出版。1955年9月萨特和波伏瓦应邀到中国访问。对他来说中国是一个陌生的国度,而在中国,除几个法国文学专家外,人们对萨特也几乎一无所知。11月2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了萨特的文章《我对新中国的感受》,萨特在法国《观察家》上也发表了《我所看到的中国》一文,谈到他对中国的感受。1956年苏联军队入侵匈牙利,萨特谴责了苏联军队和对干涉表示支持的法共领导。并与共产党决裂。但在政治倾向上仍然向左。1957年,《现代》杂志匈牙利问题专期,萨特写了《斯大林的幽灵》一文反对苏联干涉。但他又认为,苏联仍然是血肉筑成的社会主义。1958年他从戴高乐回到巴黎。1959年《阿尔托纳的死囚》(LesSéquestrésdAltona)在传记小说上,萨特于1944年完成《波德莱尔》(1947年出版)1949年完成《让热内:戏子与殉道者》(Critiquedelaraisondialectique1952年出版,该书原为让热内一本书的序,完成时却长达578页。成为自有书籍史以来最长的一篇序)。

1960年萨特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辩证理性批判》(TheCritiqueofDialecticalReason)的第一部分《实用整体理论》。第二部分则一直没有完成。1963年《现代》杂志发表了萨特的自传性小说《词语》(Lesmots),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标志着萨特又重新回到了文学上来,萨特在这本书里描述时间到他12岁、母亲再婚前的童年生活为止,萨特写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当时欠出版社一笔钱。196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拒绝领取。[9]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1968年5月法国大学发生了骚乱,反对越南战争和学校的规则。萨特与波伏娃等人发表了支持学生的行动的声明。并前往大学发表演讲。5月风暴过后萨特继续同左派分子保持联系,参加了无产阶级左派所出办的报纸,并上街散发。1973年,萨特又担任了另一份左派报纸《解放报》(Libération,左翼最大报纸,法国第三大全国性日报)的主编。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