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秋季干燥 调养有方

来源:网络

秋天天气干燥,此时阳气渐收,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凉,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长夏”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那么秋季养生应该什么调养呢?

一、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研究人员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病有一定的作用。

二、饮食调养

秋属肺金,主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少食葱、姜、辣味之品,适量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芝麻、蜂蜜、秋梨、百合、银耳、山药、萝卜、蕃茄等。此外,在初秋,可以先用粥类等益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来调理脾肾,当到了暮秋便可以用肉类、鱼类、禽蛋、大枣等来进行滋补,但不宜用过多肥腻的食物。

三、精神调养

中医把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概括于五神(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喜、怒、悲、思、恐),并把它分属五脏,即在五神中,肺藏魂;五志中、肺主悲(忧)。悲优情绪最易伤肺,而秋令时节,人们往往容易产生悲忧情绪,《寿亲养老新书》说:“秋时凄风惨雨,草木黄落,高年之人,身虽年弱,心亦如壮,秋时思念往昔,动多伤感。”深秋时节,如遇上秋风秋雨不好的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产生,会使人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人的心情自然就会低沉消极。预防减轻“秋愁”不良情绪,要起居规律,多参加体育锻炼,秋雨连绵时要增加室内光照而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

四、运动养护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如登高、跑步、散步、打太极拳,以养神强身,提高肺脏的生理功能及机体的耐受能力,体质较好的人宜轻装薄衣,并适量进行冷水浴,以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中医素有“肾液为唾”之说,认为唾液的盈亏与肾的盛衰息息相关。用舌头在口中搅动,待口中唾液满时,嗽练三遍,分三次咽下,并用意念送归丹田,再缓缓将气从口呼出,呼气时口唇微张,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6次,稍停片刻,两手握拳,左右各做三次,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

五、保健防病

季节更替易发旧病。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大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是最易发生,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秋冬多见,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节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翌年3月。秋天患胃肠道疾病的人数往往会多于夏季,其原因有三:一是苍蝇在秋季的活力不比夏日弱,凡是吃了被苍蝇污染过的食品,人就容易因胃肠道感染而引起腹泻;二是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增加,加之瓜果大量上市,有的人就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三是昼夜温差大,易引起腹部着凉,或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适度锻炼可以使血液中白细胞介素增多,进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灭病毒和癌细胞,并促使身体释放使人兴奋的应力激素,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目的。同时,运动时,出汗和血液循环加快可帮助身体将毒素,尤其是皮肤上的毒素排出。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