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秋燥“潜伏”熬夜吃辣=“火上浇油”

来源:网络

●秋燥天,不少市民出现皮肤干痒皲裂、鼻孔干热、咽喉发痒等症状

●缓解秋燥需远离辛辣减少熬夜,喝水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专家推荐清润解燥食疗方

如今已经是立冬,尽管北方已是天寒地冻,有些地方甚至还不止下过一场雪,可地处岭南的广州至今却仍“秋高物燥”,天气预报里的防火提醒几乎天天不停。在这个时节,不少街坊感觉到自己的体内也有一股股看不见、摸不着的“火”,它“烘烤”得人皮肤发紧发痒,鼻孔又干又热似要喷火,口唇溃疡、咽喉发痒,不时还伴有声声干咳,甚至咳血丝、流鼻血、大便燥结……一些经受不起“烤验”的部位频频出现“险情”。

专家指出,此时的南方气象其实仍停留在深秋阶段,而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秋燥易伤肺,此“肺”是抽象概念,并不单指某个具体的脏器,而是指从皮肤到呼吸系统再到消化系统等多层次互相影响的症状。建议润燥还是要从滋阴养“肺”入手,通过喝水、煲汤,纠正熬夜、吃辛辣火锅等易“伤阴上火”的饮食起居习惯,让体内的“燥火”指数降到最低。

现象:

秋燥很伤人 口干舌燥流鼻血

“医生,我一早起来就口干舌燥,还流鼻血,鼻孔又干又热好像要喷火似的,吃东西时喉咙疼得像刀割……”

“我浑身掉皮掉得很厉害,又痒又痛,半夜受不了经常醒来,抓破了皮也不管用!”

“我一点痰都没有,但喉咙很痒,成天吭吭咳咳的,还有便秘,很难受!”

……

近来,在各大医院的门诊,从皮肤科到呼吸科、消化内科甚至是急诊,不同的男女老少不断地向医生重复着类似的诉说。

“这类患者的症状从皮肤到呼吸系统再到消化系统都有,看似不同,但其实多因秋燥所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杨小红教授指出,从时序上讲,虽然现在已近“立冬”,但地处岭南的广州仍停留在深秋阶段,秋高物燥。而跟自然界的气象相呼应,近期不少街坊感觉到自己的体内也有一股股看不见、摸不着的秋冬“燥火”,在它的“烘烤”下,不少人经受不起“烤验”,身体多部位频频出现“险情”,轻则皮肤干痒皲裂、脸上长痘,鼻孔干热、口干舌燥、咽喉发痒,不时还伴有声声干咳,重者甚至咳血丝、流鼻血、便秘……

解燥贴士:

讲到具体如何润燥,不少人对煲汤调养感兴趣,但也有人心“虽向往之”,可实际操作起来又怕麻烦。针对不同的人群,杨小红给出如下贴士:

喝水最简单 但忌太寒凉

“要补津液,最简单的办法是多喝水。”杨小红笑言,这一招对于“忙人”和“懒人”最切实可行。但喝水也因人而异。年富力壮体质好的人,可以少讲究,但也不要多喝冷饮。而体弱或上了年纪的人,最好还是喝温开水,寒凉饮品最好莫碰。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形寒饮冷则伤肺”,本来天气已经比较凉爽,如果冷饮喝太多,身体不小心受寒,肺部容易因此受伤,出现咳嗽等症状。另外,体弱者易因冷饮伤及脾胃,令抵抗力进一步下降。

喝茶煲汤 清燥养阴更有效

“有时间并愿多花点心思的人,不妨多泡一些养阴清燥的茶,或煲些滋润的汤来调养。”杨小红给出以下两类简单的调养方法:

1.茶水推荐

西洋参茶:每天可取5~10克西洋参片,用开水浸泡多次来喝;或是买西洋参茶冲剂直接冲泡饮用,有益气养阴润燥之效。

罗汉果茶:每天取半个罗汉果,用沸水浸泡15分钟后即可代茶饮,可反复泡水分次饮用,能起清肺止咳、润肠通便作用,咽干口渴、声音嘶哑者尤宜。

2.汤水推荐

雪梨炖冰糖

材料:雪梨1个,冰糖适量。

制作:雪梨洗净去皮、核,切成块放入炖盅内,加冰糖,再加适量开水,隔水炖1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养阴清润,尤宜抽烟多、燥热重,出现口干咽燥甚至干咳症状者食用。

银耳百合汤

材料: 银耳1个,鲜百合20克,冰糖适量。

制作:银耳泡软撕成小块,鲜百合剥片、洗净,入锅加适量开水和冰糖,煮30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润肺止咳、生津滋阴,阴虚火旺尤宜。

霸王花猪肺汤

材料:霸王花50克,猪肺一个,蜜枣2个,调料品少许。

制作:霸王花用清水洗净泡软待用;猪肺洗净切块后汆烫捞起沥干;加少量油烧热锅,将猪肺煸炒片刻后盛入炖锅中,放入霸王花和蜜枣,加适量开水,用文火煲2小时左右,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润肺、通便,尤宜大便燥结、便秘者食用,汤渣同吃。

解读:

“燥火”分三级 “火情”各不同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秋主燥,肺喜润,燥易伤肺。”杨小红解释称,中医所说的“肺”是抽象概念,并不单指某个具体的脏器,与现代医学的呼吸系统大致相应。

在中医理论当中,与“肺”相关的有皮毛和大肠,即典籍中常提及的“肺合皮毛”和“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正印证了这个时节潜伏在体内的燥火“伤津动血”,从皮肤到呼吸系统再到消化系统等互相影响的特点。

“秋冬燥火伤身,从不同症状可看出所伤部位的深浅。”杨小红分析称,燥火伤人一般是由表及里,通俗点讲,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级“火情”:伤及皮毛

症状:常见的表现是皮肤干燥、瘙痒、皲裂、脸上长痘以及毛发枯黄、脱发增多等。

原因: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的屏障,天气干燥,皮毛本身的水分流失首当其冲;另外,燥气还易造成肺气不足,无法传输足够的津液营养皮毛,因此更易受损。

二级“火情”:伤及呼吸系统

症状:口干舌燥、咽喉发痒、鼻孔干热,不时还伴有声声干咳,甚至咳血丝、流鼻血,甚至引发和加重鼻炎、慢性支气管炎。

原因:肺喜润恶燥,秋冬在空气湿度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呼吸道交换入体内的水分剧减,而口、鼻、咽等部位正处于这一交换“通道”的前端,易受燥气所袭,出现上述种种症状和不适。

三级“火情”:伤及大肠

症状:大便燥结,甚至便秘。

原因:秋燥伤阴,可使身体各部位津液亏损,特别是肺燥重者,无津液下济于大肠,肠不润则易致大便秘结。

支招:

远离辛辣少熬夜 滋阴养肺以润燥

“虽然症状不同,但总的来说,为燥火所伤者,多因肺阴亏损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因此,基本上都可以通过滋阴养肺来达到润燥‘灭火’的目的。”杨小红指出,除了自然界的外部原因,其实秋冬时节体内燥火旺,也有不少是饮食起居不当造成的。比如,一入秋不少人就开始盲目进补,大吃羊肉、狗肉,或者常去帮衬“红油火锅”,吃多了肥甘厚腻及辛辣食物,体内积蓄的多余“实火”无法通过正常的代谢宣发出去;另外,许多人至今仍保持着夏天晚睡的习惯,过度熬夜伤阴,使身体的阳热相对亢盛,易出现虚火。

“无论是虚火还是实火,在这个秋燥仍然当道的时节,都无异于‘火上加油’。”杨小红提醒称,不少人就是因为熬夜过多或是过食辛辣火锅加重了秋燥的症状,建议应纠正过于晚睡的习惯,最好晚上11点前就寝;另外,这个时节应远离辛辣,多吃些滋润的蔬果,如雪梨、木瓜、无花果、青橄榄、百合等,也可买些罗汉果、玉竹、淮山、霸王花等食材来煲粥,以达到清热润燥降火之效。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