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专家支招 教你如何健康过大暑

来源:网络

大暑,怎一个“热”字了得?今日是大暑,相传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大暑的热千万不可小觑,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引发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道传染等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因为中暑而丧失性命。为帮助大家安然过大暑,轻松度夏,39健康网特意专访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祖辉副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陈祖辉,男,流行病学博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健康教育与咨询。现任广东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理事。

头痛、头晕、口渴……我这是咋了?中毒吗?还是中暑?大暑期间,中暑是常见的疾病,怎样判断自己或家人是否是中暑?

陈祖辉:一般在35℃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人们极易中暑。轻微的中暑,会导致头疼、头昏、恶心乏力,若不采取保护措施,病情继续发展,就会大量脱水,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导致极度乏力、反应迟钝、萎靡不振,更严重的就会出现脑水肿、昏迷、全身痉挛、抽风,甚至死亡。

通常中暑有以下三类: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汗出,口渴,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及发麻,注意力不集中,体温略升高等症状。

2、轻症中暑

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体温升高,可达38.5 C以上,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或见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

3、中症中暑

在上述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昏厥,昏迷,痉挛,高热。出现以上症状,大家可要注意了,千万要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自己或家人的生命。

大暑易中暑”,这个话题是大暑期间讨论的热点,然而,为什么大暑前后老人、小孩和产妇最容易中暑?

陈祖辉:一般情况下,中暑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温度升高,通风不良造成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二是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体大量出汗,但又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液体补充(如水分、盐分、糖分等),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引发中暑。

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平衡失调,身体各组织功能失控。如果天热时房间通风不好,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往往会使老人体内水电解质发生紊乱而引起中暑。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长期服用抗胆碱药物、β素体—组织剂、抗组织胺药物、利尿剂、安定类药物等,则会进一步加重中暑的可能与症状。

小孩易中暑,一是,小孩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功能差;二是,穿得多。有的小孩,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家长怕孩子受凉,一味地给孩子加衣保暖,导致幼儿体液减少,盐成分丢失,细胞脱水,容易发生中暑;三是,喝得少。孩子活动多,出汗多,却未能及时补充水分,父母要监督孩子多喝;四是,玩得疯。孩子都是好玩的,在大热天也不例外,大暑期间应该避免让孩子到高温户外活动,出去要给孩子用防晒霜,戴帽子,要保证充足的水份补充。

产妇皮肤代谢旺盛,体内产热增加,散热过程加强。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炎热的夏天,产妇不但不注意居住环境温度的调节,而且将自己身着长袖长裤,包头盖被,影响出汗与散热,以至产妇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功能障碍,导致产妇中暑的发生产妇产后最初的几天,身体较虚弱,对自身的调节与环境的适应较差,是产妇易中暑的另一原因。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为什么人们会容易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情绪中暑”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应对?

陈祖辉: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很容易动“肝火”,就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其实就是“情绪中暑”的表现。而“情绪中暑”对人们的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情绪障碍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

应对“情绪中暑”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睡眠,睡眠不好最容易发病;

2、不要超负荷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3、找知心朋友喝茶、聊天,健身,及时排遣不良情绪;

4、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酒、不抽烟;

5、别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太久,多到空气流通的室外活动。

由于最近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下,从而引发“空调病”,请问引发空调病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空调病?

陈祖辉:之所以会有空调病,是因为我们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几乎与外界隔绝。在这种环境中,只有少量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导致氧气含量不断减少,废气浓度不断增加,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因此,要预防空调病,应该要注意一下几点:

1、经常出入空调房,一定要有个温度过渡,比如先把温度调高或先关掉空调,进门的时候一定先把汗擦干。

2、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里,尽量多喝水,经常用吸满水的拖布拖地,保持室内湿度。

3、当室外温度25℃以下时尽量不要开空调,夜里两点钟以后天气变冷,空调应调至睡眠状态。

4、空调病的产生与安装位置也有较大关系。空调安装时不宜靠近窗口,高度最好是在2.2~2.5米之间。要避免安装的位置不正确,导致安装后室内有些地方无法吹到,有些地方吹得过于猛烈而导致身体不适等。

5、使用空调时风口不要对着脑袋吹,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幼儿。

6、家用空调器里的空气滤网要经常取下来清洗,清洗后在太阳下晒干。每年还应请专业人员对空调机或空调系统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后把消毒剂残液清洗干净,防止残液挥发对健康不利,对污染严重的零部件要及时进行更换。

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易使人心气亏耗,往往还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对此我们该如何养生?

陈祖辉:天热汗多,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重视补水,平时喝开水最好,必要时,则应该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所必需。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还应重视以粥养生。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类食物的摄入:

1、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2、适当摄入清热解暑食物。如绿豆汤,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3、补充益气养阴的食物。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保证蛋白质的供给。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喝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肉制品。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