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惊蛰养生 顺时养阳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惊蛰 顺时养阳

第二章:惊蛰早睡早起身体好防寒保暖勿放松

第三章:惊蛰养生注意事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惊蛰是气温虽然趋向缓和但是还是要注意防寒保暖。那么 ,惊蛰养生注意事项还有哪些呢?惊蛰如何养生?

惊蛰 顺时养阳

春天肝当令 惊蛰护肝正当时

中医认为:肝应春时。在春天,肝脏就好比一个值班经理。如果工作过于忙碌,透支身体,人就会生病;同时原本隐藏的疾病也会显现出来。身体的脏器之间相互联系,肝脏生病,势必也会引发其他脏器生病,所以,春天是肝病多发的季节,也是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季常见的肝区疼痛、眼睛干涩、困倦、头顶痛、咽干、口苦、打嗝、腹泻、手脚抽筋、过敏等都与肝有关,是肝应春时的表现。春天虽是肝病的高发时节,同样是调理和治疗肝病的重要时节。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是养肝的最佳时机。

调养肝脏有养肝、清肝之分。过度操劳者的结果之一就是肝气偏弱。因为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会让身体各器官血液需求量大增,血气消耗大,而肝是藏血器官,疲于工作会受损。所以,过劳者首先要护肝,不妨吃些养肝食物,如将加班的零食换成话梅、杏脯之类,别吃伤肝的甜味夹心饼干;绿色蔬菜要作为晚餐的必备,白菜、卷心菜和菠菜等叶菜对应人体肝胆,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毒素。

对于肝气偏弱的人,可常食具有补肾滋阴功效的女贞子粳米粥。将女贞子10粒用水洗净装入纱布袋;粳米100 克洗净,加水及女贞子药袋,煮熟即可。

另一种情况是肝火旺。春天时人的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经期延长等症状。养肝除了要远离烟酒、禁厚重口味饮食外,最重要的是滋阴清肝火。肝火过旺的人每天喝点菊花茶,可改善因肝气生发太过而形成的春困、头重脚轻、流鼻血等症状。

背痛脚凉者,补足阳气以健身

惊蛰过后,天气一般会变得非常晴朗,人们会觉得很舒服。但天地之间阳气生发过快,人体内的阳气就可能跟不上,有人会感觉到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胀,这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因此,有上述症状的人补充阳气是关键。

该如何补充阳气呢?在饮食上,要多吃精白面。因为小麦的皮属寒性,精白面是去皮后磨成的面粉,是热性的,可补气。除此之外,还应吃一些偏阳性的东西,如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等来养护阳气。

在感到气虚时可适当喝点酒。最好是高粱酒,高粱酒是高粱种子的精华,喝了会使人后背发热,使人阳气上升。但血热的人不可喝酒,因其本身已经热了,再热阳气就散掉了。所以脸红的人不宜吃温性和热性食物,可吃平性的和偏凉性食物。

提到养护阳气,少不了穴位的帮助。最值得给大家推荐的补气穴位是足三里穴和关元穴。

提到足三里,民间有句俗语:“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老母鸡的营养大家都知道,但人们发现经常拍击或者按压足三里穴,一些经久不愈的毛病不知不觉就没了,竟然比吃老母鸡的功效还好。

另外一个穴位是关元穴。我们常说的“丹田之气”、“意守丹田”、“气沉丹田”,其中的丹田,就是指关元穴。关元穴之所以具有补气功效,是因为它不但是小肠募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关元穴在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等方面均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对足三里穴进行刺激、按摩和拍打均可。可先左后右,由轻到重,有空就拍,不拘时间、次数。拍完足三里后,还可以轻轻拍打两膝各两百下,然后拍打两小腿肚各两百下。

按摩关元穴时将手掌掌心(劳宫穴)附着其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旋转运动。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以顺时针方向回旋运行。按摩时动作要缓和而协调,每分钟80~90次为宜。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关元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有补益先天元气的作用。

惊蛰到,防“虫”扰

惊蛰过后,阳气回升,蛰伏在泥土洞穴中的虫、蛇类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蚊蝇出动,害虫登场,正是疫病发生之时。在古代,人们就特别讲究惊蛰熏虫。其实,与这些有形之虫相比,无形之虫---病毒和细菌的危害要大得多。惊蛰之后,是流感、腮腺炎、脑膜炎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

首先得赔补正气。中医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教育人们凡事都应该先找“内因”,再去考虑外因,因为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

以板蓝根为例,尽管它在预防和治疗普通感冒、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流行性脑炎、禽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丹毒、衄血、咽喉肿痛、暴发性红眼病等病症都可能起到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但板蓝根不具有杀菌灭毒的作用,它的功效只是清热凉血。

由于病毒、细菌大多喜欢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因此要预防病毒侵袭,就要从食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和食物做起。除了板蓝根外,薄荷、菊花、牛蒡子都是非常好的清热药物。当然,常见的茄子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另外,春季还有一种蔬菜---莼菜,也是预防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佳品之一。着名的西湖莼菜汤,被誉为江南的三大名肴之一。莼菜不仅是美味,还是良药,《本草纲目》言其“清渴、热脾、下气止呕、治热疽、厚肠胃、解百毒、延年益智”。《本草再新》言其“疗百毒,清诸疮”。莼菜既可炒着吃,也可与鲫鱼、豆腐等一起做菜做汤,其色、香、味俱佳,是春天里不可多得的一味美味养生菜。

惊蛰早睡早起身体好防寒保暖勿放松

“春捂”保暖防感冒

专家称,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专家提醒,在天气回暖时,市民要适当地减少衣被,天气转寒时则要适当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烦。

另外,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专家建议,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清淡多吃梨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专家建议,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专家称,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惊蛰养生注意事项

一、早睡早起身体好 防寒保暖勿防春寒

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

二、忽冷忽热多变化 预防感冒最重要

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专家建议,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三、口感舌燥,吃清淡

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专家称,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四、减肥健身好时节 运动之前要热身

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贸贸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这是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

总结:专家提醒,惊蛰过后,人们最好的养生条原则就是早睡早起,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那么,以上小编为您盘点的惊蛰养生秘笈赶紧来学习下吧。(文章原载于《养生阅刊》,刊号:2012年3月号,作者:王彤,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