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天人合一的养生方式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二十四节气 天人合一养生方式

第二章:谷雨养生:调整生物钟早睡早起

第三章:立夏养生窍门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二十四节气养生很重要,那么在二十四节气里如何养生呢?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做了详细解答。

二十四节气 天人合一养生方式

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虽然许多民俗以及文化学上都会提及二十四节气,许多地方还保持着以节气指导农事的生活方式,但却少有人真正关注到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

二十四节气,源于商周,确立于秦汉。在今天,那些关于人与天时、人与大地的故事,已成为对于永远逝去的田园牧歌的追忆。

立春 (阳历2月4日前后)

立春要迎春神、“打春”。“打春”就是打土牛。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牛。柳条长24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街边的小商小贩们吆喝着卖小泥牛。小牛四周,点缀了许多泥捏的百戏杂耍人物。孩子们的腰间带着绢制的春娃,寄托着妈妈的祝福。

雨水 (阳历2月19日前后)

年轻的母亲,抱着睡眼惺忪的孩子,早早就站在了路旁。当第一个路人经过时,母亲迎面走去,让孩子给他磕头,认他做干爹。新婚的女婿,会在这一天为岳父岳母送上两把缠着一丈二尺红带的藤椅,对他们将自己的妻子养育成人略表谢意。岳父岳母会回赠他一把雨伞,让他为妻小出门奔波时遮风挡雨。

惊蛰 (阳历3月5日前后)

人们会在门槛外面撒上石灰,警告蚂蚁小虫,不许上门。小孩子呢,要拎了铜铃或是铜盘,跑到自家的地里,沿着田埂边敲边唱:“金嘴雀、银嘴雀,今朝我来咒过你,吃我家谷子烂嘴壳。”

春分 (阳历3月20日前后)

春分不只是要种树,还得卷起裤腿下到池塘去栽藕。麦子在这一天也开始拔节,得赶紧施肥。孩子必须在村里找到一种叫做“佛指甲”的草,把它栽在小盆里,在爷爷的指导下,放到屋顶上,能消灾避火。孩童们还要把一只只汤圆戳在竹竿的顶端,扛到地里,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粘雀嘴”。希望糯米做的汤圆,能粘住偷食的雀儿的嘴巴,让它受个教训,今后不再敢来。

清明 (阳历4月5日前后)

这是祭祀祖先的大日子。祭祖后,孩子们聚在了一起,在野地里玩起了“斗鸡”的游戏。姑娘们也跑到小河边上,仔细挑选好看的柳条,插在发髻。

谷雨 (阳历4月20日前后)

谷雨是采桑的时节。而桑林自古以来就是约会的好地方,人人期望能在这里碰上一个艳遇。那些藏在桑林深处的采桑女若隐若现,偶尔的笑声有着神秘的诱惑,让人遐想无限。

立夏 (阳历5月5日前后)

女孩要吃带壳的豌豆,因为豌豆荚形如美目。小孩呢,要骑坐在门槛上,吃上一块香糯甜软的豌豆糕。吃过豌豆糕,就要称人了。大人们早在屋前的大槐树上,用麻绳吊起一杆大秤,秤钩上悬挂着一只四脚朝天的长凳。先是称孩子,孩子们性子急,一个接着一个,爬上凳子,双脚悬空。秤砣要往外捋,只能增重,不能减重,如此便会不怕炎热,长寿健康。

小满 (阳历5月20日前后)

小满之日,要祭水车神。小满这天天不亮,村子里就热闹了。人们打着火把,把水车一字排在河岸上,摆上鱼肉、香烛还有一碗白水,磕头拜祭。人们吃着麦糕、麦饼,只等族长一声锣响,人们就如飞地踩动水车,整齐的号子,一下子掀翻了天。水像一条条小白龙,从河里,经过水车,向各家的地里飞奔而去。

芒种 (阳历6月5日前后)

抢收、抢运、抢晒,芒种是一年最忙之时。麦地里,挥舞着镰刀的人们,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缓缓地,朝着地平线,推动着一波接着一波的麦浪。麦场上,爷爷扬了鞭,大声吆喝着,赶着牛碾谷。伯伯头上裹着一块毛巾,用长长的木锨,一下又一下,向高空抛着麦粒,让风吹去麦芒麦壳。

夏至 (阳历6月21日前后)

这一天,女子会将绸缎和五色丝线编成的彩带,系在心上人的手臂上,名为长命缕。这天,还要把菊花烧成灰,洒在麦堆上,据说可以防蛀。夏至日还要在稻田当中插上许多的草人,然后在田头摆上酒食,作揖祷告,祭土谷之神。祭神之后,还得回家祭祖。

小暑 (阳历7月7日前后)

小暑之日,狗也懒得动,趴在树阴底下,吐着舌头喘气。总是把泥土刨得四处飞洒的母鸡,也木木地站在草垛底下,一动不动。晒得泥鳅一般黑的孩子们,跳到河里不肯上岸,连头也用一片荷叶遮着。

大暑 (阳历7月23日前后)

这时节,有人家会在井上铺上竹器,有些人打个赤膊,摇一把芭蕉扇,到晚上,说几段狐仙鬼怪的故事,人人吓出一身冷汗,倒也自得其乐。因为盛夏多疫病,一些地方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立秋 (阳历8月7日前后)

女孩子在这天会摘几片梧桐的叶子,剪成不同的花样,插在发髻上。妈妈会在孩子们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和着井水吞下。立秋要吃鸡头菜。奶奶前一天就开始忙了,采地里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树上的果子,还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里晾干。等到晚上,边纳凉边吃。

处暑 (阳历8月22日前后)

处暑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后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里,堆起来。妈妈拿着一块铁片,把麻一缕缕刮下来。麻收好了,要翻地。翻好地,就可以种萝卜了。这两件事做完,就该“祭田神”了,祷祝今年有个好收成。

白露 (阳历9月7日前后)

一早起来,院外的桂树上满是晶莹的露水。主人托着青瓷盘,细致地收取了,回去煎茶。鹤在白露节这天会对天鸣叫。这天还要留意家养的鹭鸶。鹭鸶平常总是按时归来。然而在白露这天,却会振翅飞去,一去不返。

秋分 (阳历9月23日前后)

是夜,人们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摆上瓜果和月饼。对月跪拜,祭月神。孩子们毫无睡意,拎着“兔儿灯”,在一家一家的门前游荡。人们几乎在秋分时的每一种食品中,都掺进了桂花。据说香桂的种子,就来自月宫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树。所以人们用摘得“桂冠”,表示获得了第一;用“折桂”比喻考试得中。

寒露 (阳历10月8日前后)

天还没有大亮,爷爷牵着牛走在前面,父亲扛着犁和轭跟着。妈妈肩上背着一袋子的麦种,手里拎着圆篓。孩子们舞着九齿的钉钯打打闹闹,蹦跳着往前。太阳刚出来,田地里已经满是农人。耕地的、种麦的、耙土的、挖山芋的,忙忙碌碌。

霜降 (阳历10月23日前后)

敏感的小虫小兽们,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运食物。在树林间一块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来的野兽,一只一只,整齐地摆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对着天空,发出长长的嗥叫。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去打扰它。它在祭祀。它在祷告山神容忍它对更为弱小的兽类的捕杀。

立冬 (阳历11月7日前后)

人们惦记着逝去的祖先,担心他们会受冻,要给他们准备衣裳。立冬吃饺子,要先敬土地神,感谢他在秋天里慷慨的给予。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住在村头的小庙里。庙可实在小得厉害,才半人高。

小雪 (阳历11月22日前后)

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地里的大青菜铲了起来,洗得干干净净,挂在院子外面的竹篱笆上。到了“小雪”,再将晾干的菜挑到厨房腌寒菜。

大雪 (阳历12月7日前后)

雪还在下着,孩子们已经跑到了广阔的原野里。他们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狂奔不止,一点不在意打破这雪国的静美。跑得热了,摇一摇旁边树上的雪,随手就把红棉袄挂在树桠上,继续去疯。

冬至 (阳历12月22日前后)

天才刚亮,孩子们就在院子里围成圈,拍着手唱了起来。姐姐推开楼上的窗子,含着笑看他们闹。等他们唱完《九九歌》,跑散了,转过身来,在妆台上铺上宣纸,提笔画了一枝素梅。数一数,正好九九八十一瓣。画好了,就贴在木格的窗上做窗纸。每瓣花的中间都是空的,不能一下子填满。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冬。每天填一瓣,等所有的花瓣都填满了,就是九九艳阳天。

小寒 (阳历1月5日前后)

河面上热闹了起来。有随便溜达的,有用带鬃的猪皮包在脚上,飞一般滑行的。更有考究的人,在椅子的脚上,加两根横杆,包上铁皮,坐上去。有人在后面猛地一推,一声怪叫,椅子立即远远地滑开去。小的孩子玩滚铁环、踢毽子、跳皮筋,大一些的男孩聚到一起,找一块大空地“斗鸡”。

大寒 (阳历1月20日前后)

大寒后,集市上铺满了年画、春联、糖果、爆竹,人头攒动,一派喜庆。最忙的是村里写得一手好字的教书先生,孩子们不断地送来红纸,请他写春联。村子的上空,整天都飘着炊烟,每户人家都在大锅上架起了蒸笼蒸馒头。

谷雨养生:调整生物钟早睡早起

养生专家称,由于谷雨前后,天气还是比较潮湿,因此,体湿的市民应该注意饮食和锻炼双管齐下,提高身体素质。

调整生物钟早睡早起

谷雨是春季节气之尾,随着气温升高,气候逐渐变暖。这时候,人体皮肤松弛,毛孔放大,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导致神经系统发生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应调整好睡眠。

但广东的春夏之交,往往是一些人睡眠的挣扎期。由于早上天亮时间提前,一些习惯了冬季晚睡晚起的市民,生物钟开始有点乱了。“冬天时候一般是晚上12点睡,早上8点才起床,然后匆匆忙忙穿衣漱口赶去上班,但现在不同,晚上12点还没有困意,早上7点钟准时醒,睡眠时间少了,上班时就老犯困。”最近,在市区某银行上班的婷婷因难于适应调整期中的生物钟,脸上长出了痘痘,两眼也出现了“熊猫”的症状。“都说睡前喝牛奶有效,我喝了近半个月,也不见什么效果。”由于婷婷是银行的前台工作人员,加之是刚毕业的新手,她连称每天的工作压力很大。加上睡眠不好,面对记者,她有很多的抱怨。

对此,养生专家认为,春夏之交的睡眠生物钟确实存在一个调整的过程,但因人而异,有些人不会为这个小变化而影响睡眠,而有些人比较敏感,则会为此烦恼。他建议睡前应该做好保健工作,重点则是调整心神,即精神调整――先睡心,后睡眼。在睡前半小时应使情志平稳、心思宁静、摒除一切杂念。另外,睡前最好洁面、洗脚,并按摩脚部,这样能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也就是说,失眠会受到睡前的状态以及心理变化的影响。“如果睡前都担心自己睡不着,那你晚上肯定睡不着了。”因此,放松心态很重要。

另一方面,春夏之交的时节,陈医生建议市民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腑之气。在春夏时,通过早起接受太阳照射“吸收阳气”,让身体在冬天时所累积的寒湿之气透过春夏阳光和热量发散掉,有助筋骨强健。如果睡7个小时就足够的人,正常早起时间应在早上4至6点;如果须睡足8小时的人,正常早起时间应在5至7点,这个时候早起可以开始做些户外运动,帮助身体运转。

多吃黄豆芽防“烂嘴角”

在南方,谷雨时节雨水相对较多,而清远地区今年的天气却有点反常,要么就倾盆大雨,要么就闷热天气主导,而且后者居多。尽管天气热,但养生专家称,这时候天气仍然潮湿,导致人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身体内热和湿气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热湿,而且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饮食!在市中医院,进入三四月后,接诊的很多老年人都出现关节疼痛、腰背疼痛或哮喘发作等症状,这些大部分是因身体虚,寒气与体内湿气结合造成的。最近感冒的小儿患者呈增多趋势,症状大都是扁桃体肿大、发炎、支气管炎、咳嗽等,与热湿有关。

“这个时节,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养生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而在众多的蔬菜之中,最适宜养肝的是菠菜。据悉,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对春季里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专家认为,谷雨时节受到气候影响,容易生病,因此生活上要特别注意,其中饮食是关键。由于此季节养生最重要的是健脾祛湿,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即可。包括赤豆、黑豆、薏仁、山药、冬瓜、藕、海带、鲫鱼、豆芽等,比如在早晨煮稀饭的时候,可多加一些薏仁、赤豆等。

同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此外,在这个季节人容易缺乏维生素B2和维生素C,一些人会发生口唇糜烂、口角发炎的病症,俗称“烂嘴角”。针对这一症状,宜多吃些黄豆芽。

谷雨前后适宜食用一些能够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谷类食物。谷类食物中富含B族维生素,对改善抑郁症有明显的效果。小麦胚芽、标准面粉、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中也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

立夏养生窍门

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立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大好时节。天文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称心藏神。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总结: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养生很重要,也要讲究方法,希望以上的介绍给大家带来帮助哦。(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号:2012.04,作者:中赋渔;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