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大小暑的养生需注意

来源:网络

二十四节气养生都很有讲究,据说每个节气养生是最好的,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大暑、小暑的养生宜忌。看看你有那几个违反了呢?

大小暑的养生需注意

小暑气象特点与养生

7月7日左右为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正是台风来临之际。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注意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多食生冷寒凉,会损伤脾胃阳气,以致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

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会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

节气养生:立秋与养生

8月7日是廿四节气的“立秋”。它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每年8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从季节意义上来说,立秋也就是说这一天起秋天开始了。

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我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今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我们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祖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副标题#e#

立秋的养生

中医认为立秋的养生要诀是,护阳养心防暑湿。夏日和长夏时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天气火热而生机旺盛,即人体新陈代谢处于最旺盛之时。

现代生活常见的是用空调冷饮来消暑,而过分依赖空调冷饮则会伤害体内的阳气。中医常说“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时仍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具体来说要注意摄入适当的补养之物,同时可多进搭配适当的汤水和粥品,这不但能清凉解暑、生津止渴,还能补养身体。

此外,还要保证睡眠时间,有条件的都要午睡。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为气温过高则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所以这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春夏防暑湿、秋冬防肺燥”,这是广东民间总结出本土地域特点的四季养生要素,涉水淋雨会造成水湿之邪气入侵人体;多食甘腻之品会造成水湿内停机体之患。因而防“暑湿”的“湿”是既要防外水湿之邪气,亦要防水湿内停之患。

养生饮食上这节气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类的汤,因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有效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不足,满足机体代谢,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胆固醇,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且还可降低人体的胆固醇。

此外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此节气之用。宜食的豆类粥品有红豆、绿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还有一些如小麦粥、黑米粥、莲子粥等都是对此节气养生十分有益的。

在汤品上解暑养阴的有冬瓜银耳煲去皮老鸡,健脾利湿的粟米煲猪骨,去积通便的白皮白心番薯煲大芥菜,消暑生津的海蛰马蹄煲排骨,坠火下气的冬瓜干、竹芋干、粉葛干煲鸡脚鲫鱼,健脾补益的清补凉煲猪。

总结:果然,节气有这么多讲究,看了以后是不是觉得学到一招呢!一定要注意哪些适宜,哪些禁忌哦!(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7,作者:温如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