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夏至养生 保护阳气是关键

来源:网络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是地球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入盛夏,养生专家指出,此时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现象:得“空调病”的人多了

南宁的林先生从事物流工作,应对盛夏到来,他有个特别的消暑办法,就是外出工作时,一有空就扎到附近的银行、商场里“叹冷气”。林先生说,在室外的高温天气下,不一会时间就满身大汗,总不能随身带个风扇,所以去那些有冷气开放的公共场所能迅速给身体降温,感觉非常爽。可是最近几天,林先生总是莫名的浑身酸痛,最初还以为是感冒了,可是除了肌肉、关节部位难受之外,并没有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林先生想到了刮痧拔罐这种土方法,每天下班回到家就来几下。每次刮痧或拔罐后的一两个小时,林先生确实感觉到身体轻松了,可第二天醒来,身体又是酸痛依然。

像林先生这样在夏至前后身体出现不适感的市民最近有不少。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生黄彬指出,这很可能就是俗话说的“空调病”。黄彬说,当人体正处于大汗淋漓的状态时,浑身的毛孔是张开的,突然间进入到冷气开放的空间,这种骤冷刺激会使身体受到风邪入侵,引发不适。避免“空调病”最好是给身体一个过渡,比如说随身携带手帕、毛巾,把身上的汗水擦干,在阴凉处稍作休息再进入到冷气开放的地方。黄彬说,身体骤然间冷热交替,未必马上就会让人生病,体内逐渐积累风邪就会出现类似感冒、肌肉反应的症状。还有可能到了秋冬季节,才感觉容易发烧感冒,抵抗力降低。

另外,广西名中医农泽宁则指出,市民用刮痧拔罐来去暑气这种做法并不太适宜。刮痧拔罐前后应该相隔7~10天以上,太频繁或用错方法都会损害身体。

养生:护阳养阳很关键

“都说春季有春困,可是我到了夏季仍感觉非常困乏。”从事设计工作的小胡很纳闷,夏天到来了,身边的朋友似乎都精力充足,健身、游泳、打球、泡吧,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可他自己却常感觉没力气,浑身懒洋洋。

农泽宁医生指出,阳气,按照中医的理论,是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动力。如果内脏器官缺乏了动力,阳气不足的人自然会感觉浑身没力气,乏困难忍。在《黄帝内经》中就记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要求人们顺应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来安排生活。农泽宁说,夏至这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是阳气最旺的时节。所以,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从各个方面注意保护阳气,维持气机的畅通。市民可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操作。

首先是调整作息。夏至之后,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应晚睡早起。另外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方面避免午时的炎热,另一方面可以恢复精力。如果是从事室外工作,应该避开烈日炽热的时间段,并做好防晒防护。农泽宁提醒,下班回到家里,消除一天的酷热疲劳,最好的方法是洗温水澡。因为不仅可以“宣泄阳气”使皮肤清洁凉爽,而且温水冲澡可使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

“调整好作息后,还需要适当地进行锻炼。”农泽宁说。夏至之后要防中暑,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这些气温较凉爽的时间段,在河边、湖边、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慢跑、做广播操为好。运动过量之后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调理:“冬病夏治”正当时

最近一段时间,南宁的马先生每天下班回到家后都忙得不亦乐乎,他点燃一根艾条,照着书本在身体的不同穴位轮流灸。马先生在秋冬季节很容易感冒,以及出现胃肠系统的疾病,他给自己做艾灸就是为了“冬病夏治”。可是,艾灸了几天之后,马先生出现了头疼、咽喉发炎等症状。医生告诉他,有“冬病夏治”的保健意识是好的,可是如果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操作,就要慎重了。

农泽宁医生谈到,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学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比如哮喘、感冒性鼻炎、呼吸系统疾病,还有一些老年人腰腿痛等。传统中医认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偏于虚寒,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回南天晒衣服”。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四季的最高峰,此时治疗冬病,积寒容易被赶出来,此外还能增强抗病能力。黄彬介绍,在夏日去除积寒的方法也很简单,多服用偏温热的饮食。比如红糖姜汤水具有温热暖胃的作用,在暑天服用时可等到它自然凉下来再喝。

农泽宁提醒说,市民们还可以“冬病夏防”。比如说,有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症状,往往是寒冷发作、天热消失。有这些症状的人士,夏季夜间睡觉应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有的市民患有“头风病”,遇风寒就会头痛,在夏季切忌用冷水洗头,或者是把头直接对着风扇、空调吹风。

饮食:忌贪凉食宜清补

夏至时节心火当令,出汗多,盐分也损失较多。此外,人的胃口也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表现为食欲减少、嘴淡无味等。这个时候饮食除了清淡为主以外,还得注意避免过于贪图凉食,同时不妨适当清补。

永州现代女子医院医生介绍,食欲减少后,不少人吃东西都比较“挑”,这样的习惯不好,因为天气炎热,人体水分和矿物质流失大,同时人体活动增加,对能量的需求也较冬天为多,所以膳食营养摄入均衡仍是关键。

比如多进食碱性食物,以保证人体正常的弱碱性。但碱性食物不是指其本身酸碱度为碱性,而是在人体内分解代谢后呈碱性。例如水果虽然含果酸,但进入人体分解后呈碱性,它就是人体所需的碱性食物。另外也可多喝蔬菜、水果鲜榨汁。而酒类、甜品、肥肉、红肉(如牛、羊、猪肉)等酸性食品就不宜多食用。

夏至之后,市民们每天喝水量明显增多,但过量饮水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损伤健康。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中医内科的艾军教授介绍说,南方地区在夏季最大的气候特点是湿热,不妨多喝些冬瓜薏米汤、玉米胡萝卜汤、海带黄豆汤等清爽的汤水。对于上班族来说,可以用保温瓶泡些西洋参、太子参、沙参、枸杞等性味清补的食材来喝,在及时补水之余,又给身体增加有益物质。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