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养生法 白露养生不能“饥餐渴饮”

来源:网络

现在是秋天,也是白露节气时间,知道24节气养生法?现在教你在白露节气里怎么养生,解除烦躁心情。

渴了饮水,饿了吃饭,似乎天经地义。但用来指导秋季养生,就不一定合理了。>>>24节气养生法 白露节气时养生肺为首

秋燥“不渴也要喝水”。因为秋季的主气为燥,它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深秋季节凉燥尤重,此时天气已转凉,近于冬寒之凉气。燥的结果是耗伤阴津,导致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

按照医学要求,正常人体除三餐外,每天需要另外补充1500毫升的水。天热出汗多时,饮水还要增加。“不渴也喝水”对中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中老年人能坚持每天主动喝进适量的水,对改善血液循环、防治心血管疾病都有利。

秋凉不能不吃早餐。有些人贪图清晨的凉爽,早上起床晚,又要赶着上班,早餐不是不吃就是吃不好。长时间不吃早餐,除了会引起胃肠不适外,还会导致肥胖、胆石症、甲状腺机能障碍,甚至还会影响到一天的心绪。

养生要防“伤春悲秋”。深秋天气渐凉,人们的胃口普遍变好,但也会有一部分人由于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缘故,变得“悲秋”,而后者又与饮食互为因果,即营养不良或饮食不当可以诱发季节性情感障碍。季节性情感障碍又会影响到人的脾胃功能,产生厌食或食欲亢进。从养生的角度上讲,入秋后应当抓住秋凉的好时机,科学地摄食,不能由着自己的胃口,饥一餐饱一顿。三餐更要定时、定量,营养搭配得当。

总之,秋季养生要有积极的心态,科学地调配自己的饮食,这样才能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疾病。

秋三月防“秋燥”支招

今年从8月7日“立秋”到11月6日“霜降”为“秋三月”。卫生部卫生行业养生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逢军提醒大家,从传统养生的角度看,秋季的主要特点是“燥”和“干”,对此要谨慎加以预防。

刘逢军解释说,初秋天气尚热,所以燥而热;到了深秋,天气转凉,就会变得燥而凉。受“秋燥”侵袭,人体常常会出现类似于感冒的不适症状,同时伴有上火、便秘等现象。

“秋燥”一般表现为温燥和凉燥。温燥初起时多见于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凉燥初起时多见于身热头痛、恶寒无汗、流涕、唇燥咽干、舌苔薄白而干。区分温燥与凉燥的关键是“心”。心里感觉烦热者为温燥;感觉寒凉者为凉燥。温燥初起时多吃水果和汤水即可恢复平衡;凉燥初起时应多喝姜糖水,以除寒气。

预防秋燥多用润法。秋季应尽量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根据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汤、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白梨银耳汤等;水果方面,可以选择白梨、西瓜、香蕉、苹果、哈密瓜、荔枝等;还可以适当吃些醋等酸味食品。另外,张仲景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猪肺、牛肺、羊肺为好。

秋天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是为冬天的“藏”做准备的,所以秋季养生讲一个“收”字。除了用饮食调养、以润去燥的方法预防“秋燥”外,人们在起居方面也应该收敛神气,使正气内存。秋季要早睡早起,天亮时即外出锻炼。晚饭后要减少外出,以防“秋邪”。

总结:希望小编给你介绍的养生法可以帮助你,还有去除烦躁的心情的三招方法,能帮你过个快乐的秋季。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