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寒露时节 衣食住行养生小贴士

来源:网络

寒露时节,衣食住行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衣食住行都有哪些讲究吧!

寒露衣食住行要注意哪些事项?

衣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另外,秋季时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食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饮食过量。要少吃辛辣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热软食物。中秋之后,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年老体弱之人可对症选择补品。

住: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条件许可,可在居室及其周围种植绿叶花卉,既能让环境充满生机又能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行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却是另外一番动人景象。可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可组织秋游活动, 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寒露穿衣厚薄搭配 饮食滋阴润燥

民间有俗语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指出,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换季着装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

此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低于15摄氏度时,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着凉是伤风感冒的重要诱因。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人易患感冒。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加强锻炼。此时,哮喘会越来越重,慢性扁桃腺炎患者易咽痛,有痔疮的人也可能病情加重。

此时节由于气候寒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也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如经常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抑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

饮食调理以润燥为宜

寒露时节,公众要注意预防秋燥,在饮食调理上应以滋阴润燥为宜,要常食蜂蜜少食辣。

寒露前后开始,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空气趋于干燥,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但是,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即:“朝朝饮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可谓一举三得。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当然,将少量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营养专家提醒,此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应多食芝麻、糯米、粳米、乳制品等柔润食物。此外,还需多吃些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子、柑橘、香蕉等,蔬菜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

中老年人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此时节,中老年人应警惕心脑血管疾病威胁,注意六方面可平安度过“多事之秋”。

张东生指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寒露时节乃多事之秋,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此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为了安然度过这个“多事之秋”,中老年人从寒露节气开始应该注意六方面:一是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服,衣服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以利血液流畅。二是要合理调节起居,早睡早起,少食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三是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四是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五是清晨去厕所时应改蹲式为坐式,大便时间不能太长。六是中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要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总结:文章看完了,相信大家都具备了一定的保养常识了。在寒露时节,好好保养好自己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