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小寒吃什么 三种驱寒汤让你暖洋洋

来源:网络

小寒节气一过去三天,伴随小寒节气的到来,雨雪天气也到来,寒冷的天气让我们无法承受。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三种驱寒汤,让你能够抵御小寒的寒气全身暖洋洋,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小寒吃什么

黄芪牛肉汤

原料:牛肉(瘦)100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大葱20克,姜15克,料酒20克,小葱5克,胡椒粉1克,盐10克,味精2克。

做法:将黄芪、党参洗净;经过加工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沙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料酒,移至小火上炖熟透;拣去中药包、姜、葱、鸡骨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成。

点评: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党参具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干姜肉桂羊肉汤

原料:羊肉(瘦)150克、干姜30克、肉桂15克。盐1克,大葱3克,花椒粉1克。

做法:羊肉切块,与干姜、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即可。

点评:很多人对生姜比较熟悉,但是并不很了解干姜的功效。干姜多数是生姜晒干或烘干后的成品。生姜偏于散寒,干姜比生姜多了温中回阳,尤其是温暖脾阳的作用,着名古方理中汤中就有它。凡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者都比较适合用。肉桂是寒冷季节最为常用的调味食品,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古代凡治疗阳虚之名方,如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皆用肉桂为主药。肉桂甘辛大热,不仅能补阳气,又能散寒邪,故凡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之人,最宜食用。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更有利于增强补阳祛寒的功效。

鸡丝阿胶汤→→→

原料:鸡胸脯肉100克,牛奶1000克,阿胶80克,姜10克,盐2克。

做法:鸡脯肉洗净,切成鸡丝;阿胶碎成小块,放沸水锅内隔水蒸化;生姜洗净,去皮切片;鸡肉丝、阿胶、姜片、鲜牛奶同放炖盅内,盖上盅盖;隔水炖1小时,取出,加入精盐调味即成。

点评:阿胶为补血之佳品,尤为适宜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阿胶既能补血,又能滋阴。止血常用阿胶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小寒养生

尽管冬至过后,阳气开始升发,但仍处在冬季,就应顺应冬季养生的重点“藏”。冬季进补大家都懂,但就中医理论来看,处于隆冬时分的“小寒”,最重要的可谓“补肾”了。肾为先天之本,而肾又特别容易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引发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情况。换而言之,肾补好了,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五脏都可受益。

冬季补肾应以温补为主,但进补并非只吃滋补品就可以了,最好是“有的放矢”,阳虚的要补阳,阴虚的要补阴,气虚的补气。如果是平时怕冷的阳虚体质的人应多食用羊肉、牛肉、核桃等补阳的食物,而平时怕热的阴虚体质的人应多吃些鸡肉、鸭肉、山药、大枣、栗子、百合等平补的食物。

另外,此时的饮食可以适当地增加“苦”味食物,有助于解热去火、清热润燥、疏泄内热过盛引发的烦躁不安。同时苦味的食物还有助心阳。因肾主咸,心主苦,咸味太多,肾水变亢,心阳变得虚弱,容易出现寒象,甚至会导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情况。所以,冬季饮食最好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

养生食疗方

方法1 桑寄生肉苁蓉煲羊肉

材料:肉苁蓉15克、桑寄生15克、羊肉500克、盐2克。

做法:羊肉切小块,放入沸水中焯烫,捞起,然后与肉苁蓉、桑寄生盛入锅内,加1800毫升水以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续煮50分钟,起锅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较好的滋阳补气作用,但注意吃完羊肉后不宜喝茶,否则容易便秘。

方法2 山药炖羊肚→→→

材料:羊肚200克,山药150克,精盐、黄酒、味精、葱段、姜片各适量。

做法:将羊肚洗净,切成块。将山药洗净,切成片,同入锅中,加入精盐、黄酒、葱段、姜片和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慢炖至羊肚熟烂,去葱段、姜片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小寒节气习俗

南京:吃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着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广东:吃糯米饭

糯米饭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广东人很讲究食疗。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池晓玲说,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补膏方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滋补内脏。膏方不仅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还具有滋补身体,强壮体质的作用,在冬日里受到民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膏方进补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总结:通过以上小编的叙述相信大家对于小寒三中御寒汤有所了解了吧,小寒是数九寒天最严冷的季节,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御寒保暖的工作,小编希望本文的知识能够帮助你抵御寒冷。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