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6个温情提醒 清明节养生游玩两不误

来源:网络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打算清明节的计划了呢?那您知道清明节养生有哪些方式呢?您知道清明节吃什么吗?今天呢,小编就为您介绍清明节的有关知识哦。

清明节养生

1、增添衣物防感冒

崔英提醒说,有花粉过敏史的人出游前应随身携带抗过敏的药物,并戴上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

另外,患有急性病、身体弱或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尽量少去踏青,避免直接接触各类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植物,以防止过敏性皮炎的发作。

花粉过敏症多由各种树木、蒿类或其他植物花粉引起,而眼下正是花粉传播的时期,花粉飘浮在空中,被人吸入体内后,常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以及全身发痒等症状。

2、踏青防花粉过敏

尤其误食毒蘑菇后,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因为毒蘑菇属于阴毒类生物,若未及时救治,将造成生命危险。

专家提醒,如果误食有毒的或被污染的野菜,要饮用大量清水,进行人工催吐,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如果患者出现痉挛、休克等重度中毒症状,就不宜催吐,应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

此外,采摘生长于河边、水沟旁的野菜时,要看河水是否被污染,如果有工业污水排放于河水中,就不要随便采摘,谨防食用被污染的野菜后造成中毒。

马婉颐提醒说,市民在采摘野菜时,首先要寻找自己熟识的野菜,例如灰灰菜、荠菜等,不可随便采摘;其次,不要随便采摘生长于路旁的野菜,因为大量汽车的尾气排放使路边的野菜铅含量超标,因此不主张食用。

3、慎吃野菜防中毒

“扫墓时一般要焚烧纸钱,但这会产生烟灰,容易对眼睛造成意外伤害。”一旦焚烧后的烟灰、空中飘飞的粉尘进入眼睛,就会引起眼部过敏、角膜炎、结膜炎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用清水或随身携带的矿泉水冲洗眼睛,简单处理后到眼科就诊。

候习武也提醒广大市民,扫墓时不要戴隐形眼镜,避免粉尘进入隐形眼镜内部,对眼睛产生刺激引发炎症。并且,焚烧纸钱时不要过于靠近,以防烟雾刺激到眼睛。

4、烧纸钱时护好眼

在此提醒,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扫墓时一定要注意稳定情绪,不要悲伤过度,且身旁最好有亲人陪伴,带上常用药品或急救药品,以避免突发疾病。

“清明节是我们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但也正是心肌梗塞、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很多扫墓者、尤其是老人,看到亲人的墓地时很容易睹物思人,悲痛不已,从而导致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5、控制情绪防心病

建议老人在扫墓时最好拄拐,并且需要有家人陪同,一旦摔倒,需立即就医。此外,若有儿童随去,家长需看护好儿童,禁止其攀爬,以防出现意外。

每年清明时节,都会有一些老人、儿童因扫墓踏青而不慎摔倒受伤,轻者扭伤关节,重者出现骨折。

6、扫墓祭祖

清明节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

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吃什么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 了。

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

油炸至金黄色后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枣锢飞燕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

明朝人还会留下一部分的枣锢飞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给家中的孩童吃,据说吃了以后,可以不蛀夏。

青精饭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零陵总记》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食品「青精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

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寒食清明染青饭的习俗似乎在南方较为流行。郎瑛(一四八七─~一五六六以后,杭州人)的《七修类稿》卷四三就提到寒食节时吃的「青白团子」。

这种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麦草汁舂合而成,馅料则多为枣泥或豆沙。放入蒸茏之前,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热后色泽翠绿可爱,又带有芦叶的清香,是很受欢迎的清明节食

子推馍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节气开始的那一天,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汉族地区和壮、朝鲜、苗、侗、仡佬、毛南、京、畲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草木萌发,一扫冬日枯黄的景象。江南农谚曰:“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又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结语:看了小编的介绍,您是不是已经知道清明节养生了呢?是不是已经知道清明吃什么了呢?那就赶快去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们吧,还等什么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