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处暑养生 处暑吃什么最养生

来源:网络

不知不觉中九月已经到来,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许多人还没有注意到天气已经转凉。你知道处暑节气吗?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吃些什么呢?怎样才可以在处暑节气健康养生呢?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下面这篇文章,给大家找出答案。

处暑是什么意思

立秋来了没多少天,这不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也到了,许多人都不了解二十四节气,更不了解处暑这个节气。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从地理天文上的解释为处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简单概括为到了处暑节气后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但午时的温度仍然不低,不过是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但俗称的“秋老虎”还是不容小觑的,但夜晚会比较凉爽,昼夜温差开始拉大。

处暑应该怎么吃

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因此,这个时节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尤其是处暑过后,天气开始干燥,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比如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少食辛辣多清淡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

吃热不吃凉

九月的天气是变化多端的,也许上中午还是高温天气,下午晚上便是寒冷无比。所以在处暑这个节气之中,大家不仅要注意好保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凉的食物。因为秋季逐步来临,人们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所以在饮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对身体很有好处。

处暑排毒小秘方

处暑时节,由于受了一个长夏的湿气干扰,有些人会觉得四肢沉重浮0肿而且精神不振,选择这个可祛除湿气的小秘方茶,就可将体内的湿气排除,达到祛湿排毒、提神醒脑的作用。

用紫苏、藿香各5 克,广陈皮3 克,用开水焖泡10~20 分钟即可。

处暑应该注意什么

早晚加衣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有的人体质较强,即使天冷了也能很好的抗寒,而有些人体质略弱,在秋寒之际很容易就患上一些疾病。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在早上上班出门前,最好能带一件外衣,防止夜晚降温。尤其像老人孩子,以及一些体质很差的人们,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保暖。

保持空气流通,晚上关窗

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但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窗,夜晚温度低,冷风侵袭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发作。

规律作息

因为夏季的高温从而让很多人都懒得出门,继而养成了懒惰的行为。很多人在夏天都睡到十一二点,生活没有规律,导致身体缺乏营养,而到了秋季,身体体质下降,很容易会得这样那样的疾病。所以在处暑节气,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早上早起一会,出门锻炼会身体,晚上早点休息,对身体很有帮助的哦。

均衡营养

天气转凉后,人们会食欲大增,在干燥季节多吃些滋阴润肺多酸的食物很好,如银耳、梨、藕、葡萄、苹果等,少吃辛辣食物,适当“贴秋膘”。

适度锻炼

天气凉快之后,随着体感舒适度的提高,运动的人也多了起来。登山、步行、打太极都是耐寒锻炼的项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按摩头部

如果是风寒引起的感冒,按摩头部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具体方法是找到百会、风府、风池、天柱等穴,按压50次,早晚一次。喝姜汤也适用于初期患风寒感冒的患者。

鼻炎等患者要注意

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类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提前准备好相应药物,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尽量不要到户外活动。

处暑怎样解秋乏

我们常听到一句老话叫“春困秋乏”,经历了一个夏天,很多朋友身体的消耗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处暑这段时间,我们正处在一个秋乏的阶段。身体疲乏无力、犯困,就是这段时间的一个普遍现象。

专家说,“秋燥”是指在秋季发现的以干燥为特征的病变,分温燥和凉燥两种。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病症多表现为头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主要与久晴少雨、秋阳暴烈的气候有关。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

“秋燥”原因很多,而饮食不当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初秋时节饮食应突出“清润”,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大家在初秋时节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鲜藕、生梨、荸荠以及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一些;多喝水、淡汤、菜汤、豆浆、牛奶等,而生葱、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应少吃,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红枣糯米粥、百合粥、莲子粥等。同时,注意调节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防止过度疲劳和无节制的夜生活。

预防“秋燥”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精神调养,要尽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适应秋季收敛之性。

穿衣要“酌情增减”

处暑时节,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民间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说。专家表示,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春捂秋冻”,不能死搬硬套,冻得适度才行。

专家指出,处暑时节暑热尚未退尽,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机体逐渐适应凉爽的气候,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

“秋冻”还可引申为秋季的其他养生保健方面,如睡觉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导致出汗伤阴耗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有效方法,应长期坚持。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从字面上理解,处暑的“处”就是结束的意思,说明这个节气处于一个暑天将要结束的时段。“秋老虎”到了这个时候也在慢慢地退去,所以处暑以后天气才开始慢慢地凉爽起来,不过在处暑这个节气上天气还是偏向于闷热潮湿,我们还得做好各种祛湿防暑的功课。

总结:夏季的闷热已经慢慢退去,秋季的清爽也随之到来。通过文章的阅读,大家都知道在处暑节气应该注意什么了吗?在这个节气中,无论是在饮食还是生活上,一定要注意好养生,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