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白露节气 白露节气代表着什么意义

来源:网络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经到了白露节气。可能很多人都会问,白露节气代表了什么意义?白露节气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别急,下面小编将带领大家来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在文章中,将会告诉大家这些答案。

白露是24节气之一,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物候

白露节气一般都是在九月七八号左右。所谓的露,就是因为夜晚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在地面上或者植物上凝结成的水珠,在早晨看起来晶莹剔透,所以有人说白露节气就是代表着天气彻底转凉。在早晨和晚上的时候,人们明显感觉夏季已经过去,秋季已经到来。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

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白露养生注意九防

“白露不露”防秋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白露养阴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白露锻炼有“三防”

白露节气的早上,大多都是很凉爽的天气。所以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喜欢出门锻炼锻炼。锻炼身体可以调养我们的肺气,提高身体各器官的免疫功能,也能帮助我们的身体抵御寒气,所以在白露节气中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然而由于白露节气温差较大,所以在锻炼的同时要注意三防:

一防受凉感冒:白露节气的早晨温度很低,要根据外面的温度来决定穿多少衣服锻炼,不要是因为锻炼而就只穿了件单衣,这样很容易就会被寒气所侵而受凉。锻炼之后不要立即便脱下衣服,即使是出汗了,也要等身体不那么热了再将衣服脱下。

二防运动损伤: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三防运动过度:秋天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冻”有益防过度

天气渐凉时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无论何种活动,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冷水浴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拒绝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晚秋初冬防“心梗”

晚秋季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白露养生小秘籍

去“秋燥”润肺食疗方法

生地、枸杞、菊花、大枣、制首乌、冰糖用开水冲泡。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气候愈发干燥,对人的新陈代谢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很容易出现“秋燥”。

在秋季干燥的情况下,市民应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自身的水分。特别是在初秋时节,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可以将生地、枸杞、菊花、大枣、制首乌、冰糖用开水冲泡喝。此外,儿童在吃生冷瓜果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很容易引起腹泻。

建议,可选用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除了上述药物之外,要多吃梨、山竹等凉性水果,同时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另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预防呼吸道过敏的抗敏方法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机,但要小心“秋季花粉热”。有不少人在旅游期间出现鼻痒、连续打喷嚏、眼睛流泪、咽喉发痒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很容易让人误认为受了凉,其实这不一定是感冒,而可能是“秋季花粉热”。

专家表示,花粉热的发病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个体体质的过敏,另一个是不止一次地接触和吸入外界的过敏原。秋季是藜科、肠草、蓖麻和向日葵等植物开花的时候,也正是这些花粉诱发过敏体质者出现“秋季花粉热”。

专家提醒,过敏体质者,秋季出游前15天左右就要口服抗过敏药物,并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随时保持鼻腔清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早晨5点到上午10点是花粉扩散的高峰时间,不宜在户外久留;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淋浴,对去除身体上的过敏原会有帮助;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早晚不可贪凉,预防过敏性疾病并合理调整饮食。

巩固肾气的经络方法

随着气候逐渐转凉,有些人易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可坚持晚上用温水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时间在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泡完脚以后,可做揉肾经的功课。坐到床上,脚心相对,两脚心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这样可以连通肾经,然后双手握住小腿肚的肌肉,稍用力向外翻,让双手尽可能大面积地握住小腿肚肌肉,向外上方边翻边按摩,反复操作,直至小腿发热为止。

提高耐寒能力的方法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寒能力。

白露过后,燥气渐盛,燥易伤肺,专家提醒,大家要特别小心容易在秋季发生的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气管病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同时,“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

总结:阅读了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于白露节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接下来的白露节气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保暖工作哦。在早晨,最好都能出来锻炼一会,白露节气不宜再睡懒觉,早起多锻炼,对身体很有好处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