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秋分节气 秋分预防感冒从五大饮食入手

来源:网络

秋分节气已然要来临,而在这秋分节气中,我们要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秋分不同于其它节气,秋分节气代表着秋季的到来,所以在这个节气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养生。那么肯定有人会问,秋分是什么意思?秋分节气中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小编将来告诉大家答案。

秋分节气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上距赤道越远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能越少。一般北半球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对于中国所在半球,即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正与此相反。即南半球9月23日前后是春分日,3月23日前后是秋分日。秋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所在的日子就是秋分日。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具体意思如下:

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蛰虫培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秋分节气的到来,表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到了秋季。从北方而来的冷空气与热流交汇,产生了一场场秋雨,温度也在不断的下降。而在这个时候,人们很容易忽视自身的保暖工作,早晚温差过大,导致许多人们稍不注意便会感冒。

秋分养生:预防感冒从五大饮食入手

一、冬吃萝卜夏吃姜

有便秘症状的人最适宜多吃萝卜,因为秋冬季人们习惯多吃高热量食物,如果肠道不通,则会使体内淤积细菌,降低人体抵抗力。此外,还有一些偏方也十分有效,比如每天早晚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细菌;适当饮用黄酒,可驱散风寒。而除了饮食,生活环境也十分重要。

二、糖姜茶合饮

因秋冬季感冒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常有头痛、鼻塞、流涕及关节酸痛,甚至怕冷、发热等症状。可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煮汤饮,每日1-2次,不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三、喝点蜂蜜水

蜂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两次冲服,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另外,秋燥容易导致便秘,喝点蜂蜜水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四、每天食用葱姜蒜

葱姜蒜在日常炒菜时都会用到,但是经过翻炒营养会流失。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生吃,葱可切丝浇油,而姜蒜都可切碎与蜂蜜或糖搅拌服用,对预防感冒有奇效。而且如果不小心着凉了,立即饮用一些葱姜蒜冲制的糖水或菜汤,发发汗就会没事了。

五、多吃苹果多吃梨

秋分过后,空气越来越干燥,干燥的环境容易上火,苹果和梨都有很好的降火功效,可以用水煮沸服用。

最后,提醒大家,除了做好以上的五大饮食预防之外,还需要关好窗户防止贼风入侵引发感冒。

秋分节气气候变化很快,冷暖不一,往往让人在注意中疏忽,从而被寒气所侵而导致发烧感冒。所以在这个节气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保暖,晚上睡觉一样要盖好被子,最好再把窗户关上,早餐起来时再打开,使房间通风,可减少病毒的滋生。

秋分养生四大点

护体:防秋燥引起的感冒、咳嗽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养生,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秋季感冒的病人,刚开始的时候是鼻咽部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由于充血会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称为“燥咳”。

“如果燥咳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使肺部更受伤。”孟医生提醒,由于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窍,会常常伴有口鼻咽喉干燥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如果仅以咳嗽为主症者,则称为“秋燥咳嗽症”。

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它们的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针对以上的症状,应该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秋令时节,如果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可以学习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拳打卧牛之地”的功夫,从身体内部改善体质。如果实在没时间,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选择一些宁心安神的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等,也可登高望远,以开阔心胸,使内心豁达,从而安定神志。

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如果市民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必须注意四个方面,运动时防止受凉感冒。秋日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温度比较低,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而是应该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衣服。锻炼后还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其次要预防运动损伤。据悉,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专家建议,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备活动。

我们在运动的同时,还要注意好自己的运动量。秋季不适宜做大规模的运动,能够稍微热下身体,出一点点汗就够了。切记不要大量出汗,那么很容易会着凉,而且在出汗之后不要随即就把衣服脱下来,这样会直接被寒气所侵,引起感冒发烧等症状。

秋天气候干燥,预防秋燥,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进补:重药物轻食物不可取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与白露的养生进补相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养生保健应注意五方面的内容。

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饮食:多吃“辛酸”果蔬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饮食上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补充些水来养阴润燥,例如喝些白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

二、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秋燥易伤津液,很多应季果蔬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等食疗功效。但要注意的是,选择水果时,最好选择苹果、梨子等应季水果,像西瓜这样过于偏寒的过季水果还是不吃为好。

三、在膳食中,还可以多加些蜂蜜、百合、莲子、芝麻、木耳、银耳、冰糖等清补润燥的食材,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总结:秋分节气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怡人的景色,舒适的环境。可是我们在享受这些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养生的重要性。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秋分节气便一定要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同时,也要带动其他人,让我们一起共同养生。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