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冬至时节宜进补 盘点进补注意事项

来源:网络

冬至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被称为“冬节”和“亚岁”。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短,而且越往北白昼越短。从冬至开始“进九”,也叫做“数九”。冬季时节最适宜进补了,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补呢?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今年冬令进补,来年三春打老虎。所以说,冬至时节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习惯之一。如果我们在冬至时节注重进补的话,不仅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古代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叫做“冬至阳生”。这也就是说,冬至这一天,阴极生阳,这时人体内阳气正在蓬勃生发,最容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所以我们在冬季时节要多多进补。那么,我们在进补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冬至适宜进补的人群

虽然说冬至时节进补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好处多多,但是冬至进补也是分人群的。如果你的身体健康,体内阳气很旺,那就不太需要进补了。那么,冬至时节哪些人最适宜进补呢?

1、阳气虚弱的人群

上文说到,冬至这个节气是人体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如果你是阳气虚弱的人群,那么在冬至前后就特别容易出现手足冰凉、感冒流鼻涕、手上长疮等现象。因此,阳气虚弱的人群特别适合在冬至时节进补,我们可以将干姜、人参、辣椒、羊肉一同煮熟后食用,这样可以增强身体内的阳气。

2、中老年人

很多人上了年纪以后,特别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延年益寿成了很多人的追求目标。要想健康长寿,中老年人一定要抓住冬至这个时间,因为这个时候进补,养生益寿的效果会加倍。进补的基本原则就是,有不足的就要补充。比如说用脑多的中老年人要多吃核桃,而体力消耗比较大的人群要多吃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

3、患有冬病的人群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好奇,什么叫做冬病?其实冬病就是特别容易在冬季发作的疾病,比如说慢性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冻疮和尿多症等等。虽然中医上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冬病夏治”,但是冬季容易患上的疾病,最好在冬季就把它彻底治愈。

一般来说,肾虚肾亏和阳虚外寒的人群最容易患上冬病,而最好的调理方法就是进补。如果我们在冬至这个时节注重进补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容易患上冬季常见疾病。

二、冬至进补的重点

冬至进补不仅分人群,同时也有一定的侧重点。我们不要盲目地进补,反而会适得其反,伤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1、注重御寒

冬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寒冷,很多人都特别怕冷,很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因此,在冬至这个节气,我们进补的重点就是御寒。

据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怕冷与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我们在进补时一定要补充充足的矿物质。中医上有这样一句话,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偏食,多吃点富含钾、钠、钙等矿物质的食物。

同时,冬季天气寒冷,身体各种机能都会减退,我们这个时候要增加身体的热量供给,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食物。

2、注重防燥

冬至进补除了要注重御寒以外,还要注重防燥。因为冬季气候比较干燥,很多都会出现口干舌燥和皮肤干裂的症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补充一些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动物的内脏和新鲜的瓜果蔬菜。

三、冬至进补的误区

冬至时节快到了,每个人的进补方法都不一样。虽然说,冬至进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很多人在进补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小编在这儿给大家盘点一下。

1、 用进补代替锻炼

俗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有的人觉得,冬至时节最适合进补,那就意味着我们只要进补,不需要锻炼了。其实,运动可以改善体质虚弱的症状,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如果我们光注重进补而不加强锻炼的话,这些滋补品也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2、 补品越贵越好

很多人都会受到“一分价格一分货”的影响,他们认为,补品越贵,那么滋补的效果肯定会更好。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说昂贵的补品中加入了一些价值不菲的中药材,比如说藏红花、虫草、鳖甲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没有针对性的用药,滋补效果并不是特别显着。另外,昂贵的补品中中药材的添加成分非常少,并不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

结语:冬至时节就要到了,天气也越来越寒冷干燥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注重进补。冬至是个进补的好时节,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进补,冬至进补也要分清人群和侧重点,同时,我们在进补的时候也要避免上述的误区。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冬至时节进补,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