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小寒养生 小寒养生在于“藏”

来源:网络

寒风冷冽不知不觉中我们即将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节气。很多人认为小寒节气没有大寒节气那么冷,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此时万物敛藏,想要做好小寒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也就是说小寒养生在于一个“藏”字。

如何进行小寒养生

一、注意保暖

从字面上看,大寒是冷于小寒的,但事实上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是要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所以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天气寒冷,则胃肠病、关节痛、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都容易发生,所以保暖是第一要务,可以说,从头到脚容易受凉的部位都要倍加呵护。

首先从头做起,出门带好帽子有助于减少散热;戴口罩不但可以保暖,还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感染,一举两得;围巾可以减少颈椎病在冬季的发生;腹部保暖可以减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泻等疾病,膝关节的保暖也很重要,不要单纯为了追求美观而过多暴露膝关节。脚部保暖除了穿厚实的鞋袜,还可以采用热水泡脚的方法。

二、饮食调养

饮食方面,由于气候寒冷,脾胃功能减弱,小寒进补宜温补,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干等,进食以细软为宜,粥、面条、热牛奶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尽量选择蒸、煮、烩、炖等烹饪方法,以减轻胃肠负担。切不可大鱼大肉,生冷无忌。

因为饮食不洁的话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缩,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等。

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样是具有强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三、适度锻炼

小寒后天气寒冷,适当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御寒能力。同时,不同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时也应注意适当的方法。

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传统的太极拳、踢毽等活动也适合冬日进行。锻炼时间尽量选择日出之后,因为日出后气温升高,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

现代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无规律,情绪不稳定,长此以往,是对胃部的最大刺激。

尤其在冬季,胃部本身就容易发病,因此,少摄取辛辣、酸性食物。饮食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进食时要细嚼慢咽,进食要有规律,并戒除烟、酒,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以防刺激胃黏膜,促使溃疡恶化和复发。

小寒这样养生来年才会更健康

1、腊八粥补血养气

很多人都知道寒冬要进补养生,进补本身没有问题,不过盲目进补可不会产生好的养生效果,如果你对饮食养生并不是非常的了解,不妨试试这款简单的养生粥,要知道腊八粥可是小寒的饮食中的养生佳品。

腊八粥中含有小米、栗子、杏仁以及枣泥等营养食材,在小寒时节喝腊八粥不仅能益气生津,同时对治疗虚寒以及补血养气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作为日常早餐或晚餐的主食。

2、主张养肾气为先

由于天气比较严寒,加上冷空气频频来袭,人体的肾气很容易因此被耗伤,从而引起尿频尿急、脱发以及健忘等症状,因此小寒养生主张以养肾气为先。

以当归和生姜为主要原料的羊肉汤具有温补血气和驱寒的功效,尤其适合亚健康的现代人食用。

3、御寒保暖可泡脚

老人常说寒从脚底生,而中医学上也认为血遇寒则凝,可见在小寒时节做好驱寒保暖尤其重要。

随着天气慢慢变冷,很多人都出现了手脚冰凉的情况,此时如果不引以为重可能会因此受寒而出现腹痛、腹泻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

手脚冰凉可以通过中药泡脚解决,在水中加入当归以及鸡血藤等药材煮成水,待水变温后用于泡脚,可起到非常好的驱寒效果,同时对促进睡眠也有很大的益处。

4、按摩可调理脾胃

空闲的时候按摩腹部位置不仅可以驱寒保暖,同时也能帮助调理身体,对于每天伏案工作的都市白领来说,经常按摩腹部可帮助调理脾胃,预防便秘的发生。

具体做法是将双手搓热后放于腹部位置,绕着肚脐按摩十分钟,直至腹部发热即可,当然,如果时间充沛,也可以按摩腰部,帮助缓解长时间伏案引起的腰肌劳损。

小寒是个容易使人生病的节气,这多半是因为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由于天气比较寒冷,很多人都慢慢减少了运动量,甚至是完全不运动,因此,除了在饮食上合理进补以及日常保暖之外,平时也可适当地做一些慢跑,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避免被寒气侵袭。

结语:小寒节气天气寒冷,一不小心就会疾病缠身,我们必须要做好小寒节气的养生工作。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小寒节气的养生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好身体。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