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雨水节气 雨水节气的气候如何变化

来源:网络

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雨水节气不仅仅代表着雨水的增多,同时寒流依旧对大地恋恋不舍,冷暖交替现象严重。那么雨水节气的温度究竟有何变化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今年的雨水节气从2月18日开始,到3月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

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这时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全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

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如果说这些地区,“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春初的风景。

这时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此时这一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20多℃,已经没有了降雪的条件,即便先人们以第一场春雨命名“雨水”,也是恰如其分的。

雨水时节,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这时的小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而此时的雨量又是全年最少的时段。从《1971~2000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我们统计了2月份石家庄、太原、北京的平均降雨量分别只有7.4、5.2和4.9毫米,真可谓“春雨贵如油”。

西北、东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我国的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

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西南、江南地区

雨水期间,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按照四季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春天便开始了。一般来说,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个月以后的"春分"时节才能到来。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2004年的武汉在2月10日、长沙2月11日、南昌2月11日、南京2月13日就进入真正的春季了,时间足足提前了1个月。

华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华南地区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

华南地区下列城市2月份的多年平均气温是:广州14.5℃、南宁14.1℃、海南岛海口18.7℃;上述城市2月份平均降水量分别是:69.4毫米、42.6毫米、35.0毫米。虽说雨量比黄河中下游地区多出好几倍,但这里气温高、蒸发量大,还是缺水。

尤其是华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局部地区,这一时期的雨量仍比较少,往往会出现春旱。若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气温低于10℃的话,对早稻育秧、育苗十分不利。

“雨水”谨防“倒春寒”

立春过后,雨水临近,养生专家称,由于春季气候湿润,利于细菌繁殖,加之市民生活中疏忽大意,很容易让疾病有机可乘。

专家建议,这个时段应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居室内应及时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适当做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防“倒春寒”招病

尽管已经过了立春,但湿暖的天气很容易招来感冒、头痛、鼻炎等疾病。这些常见的春寒病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极大。它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气象医学家解释,暖冬气候使得大地水分蒸发快,气候变得异常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发涩、皮肤干燥和发痒等症状,加之干燥的气候会大大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忽冷忽热的气候还易使儿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疾病。

养生专家提醒,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

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市民应该注意身体保健,避免在这个时候招病。

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容易出汗,这时候脱衣服容易着凉,不减衣服闷热难受。养生专家建议,体热的市民出门在外可多带一件轻便的衣服,避免着凉。“因为春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容易伤骨关节致病。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自恃身体好,却不知道这些疾病会一直潜伏体内,年老时聚积爆发。”

对于年老体弱者,春季不宜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尽管养生道上有种说法,称常年用冷水洗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另外,在春季时期,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风筒吹干。

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尤其是洗完头就赶着出去,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很容易出现“偏头风”的症状。

结语:立春过后雨水也就随之而来,我们在了解雨水节气的气候变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自己的身体保养。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解了关于雨水的气候变化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