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惊蛰节气 惊蛰习俗祭雷神

来源:网络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那么这个惊蛰节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惊蛰节气又有哪些有意思的传说呢?惊蛰的习俗又有哪些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此时天气逐渐转暖,渐有春雷轰隆隆作响。说到打雷不得不提惊蛰祭雷神习俗。

惊蛰节气习俗:惊蛰祭雷神习俗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

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

在台湾,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

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壮族社会也流行“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的舅公”的俗语。

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壮族的舅权作用相当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见甚至起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另壮族有雷公禁婚的习俗

相传,农历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关门睡大觉,天上、地上均享太平,是吉利的季节,人们当选在这期间办婚事。

而三月至七月,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禁止人间办婚事。

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随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不断科学化,风、云、雷、电便不再神秘,原本经常的、隆重的祭祀或消失,或转换。

但客家人对雷神、雷公的信仰却依然如故。

其一,客家地区虽然难觅专门的雷神庙,却各种庙观不同程度地供奉着雷神。

其二,客家先民在长期的雷神膜拜中,得出许多与农耕有关的知识结晶。

有关“雷神”、“雷公”的农谚广为流传:“正月雷鸣二月雪”,“正月玩过,二月趟过,三月雷公猛雨也要做”等等。

其三,雷神信仰已融贯于各地客家的岁时生活或民俗禁忌。

惊蛰节气习俗:惊蛰吃梨习俗(传统典故)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节气习俗:惊蛰吃梨的其他三种由来

1、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2、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3、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结语:惊蛰节气有着各种各样的有意思的传说与典故,当然了惊蛰的习俗同样值得我们去铭记并发扬。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了关于惊蛰的习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每一个人都能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