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雨水节气 雨水节气要谨防上火

来源:网络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度过春节,也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这也就意味着雨水天气的增多,温差起伏不定,那么我们想要做好雨水节气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雨水时节正值初春,气候转暖,又风大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和嘴唇干裂等现象,这是“上火”的表现。

雨水节气期间造成“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多由于饮食起居不当引起,一般分为外感之火和内生之火两种。

外感之火主要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相关,如春天干燥,属于温热的气候,这种条件下人体就容易上火。

内生之火则主要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结构、消化代谢功能、体质及情绪变化等密切相关。

为防止“上火”,雨水节气养生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水分。

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

具体来说,雨水时节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药、芋头、藕、萝卜、甘蔗等,同时少吃生冷黏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专家提醒

雨水节气养生“上火”期间应少吃或不吃辛辣的食物,不喝酒,多鱼少肉,特别是要少吃牛羊肉及火锅等。此外,还要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切忌熬夜。

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脾胃气滞之时就得调养好。

在中医上,脾胃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效。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如何协调脾胃?除了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外,饮食调整很重要。

首先平时喝水尽量喝温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不宜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

另外,注意食物清洁与保鲜,避免出现腹泻等问题。这时候不可以盲目进补,避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同时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肝郁脾虚,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

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等。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

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

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

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暖冬倒春寒,利弊各一半

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就需要注意冷暖适度,早晚天气冷适当多穿一点,中午天气热起来就适当减一点。

雨水节气需要注意的是倒春寒,我们度过了一个暖冬。

客观地说这种倒春寒利弊参半。弊端显而易见,温暖的天气中万物生发长养,突然袭来的寒冷会损伤这些生生之意。

同时,天气的骤然变化,也会造成一些疾病的发生。另外,雨雪也为我们日常的生活造成不便。

但是倒春寒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度过的暖冬,由于天气不够寒冷,肾水收藏不足,来春木气生发,易于致病。

而这一场倒春寒恰好能放缓木气生发的节奏,同时加大冬令收藏的力度,正是“亡羊补牢时犹未晚”。

其次“瑞雪兆丰年”,冬小麦需要经过伏冬,恰如我们需要冬令收藏一样,冬季如果有一两场雪,来春小麦抽穗就会相对多一些,也就预示着一场丰收。

此外,春季是流行病多发季节,气温适当的下降可以减少流行病的发生。

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

养生除了饮食,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不熬夜、不赖床,加强锻炼。张茂信说,雨水季节容易诱发感冒,在做好保暖工作的同时,身体内部要加强抵抗力,按时休息,平时多注重锻炼。

另外,张茂信还指出,小孩子中午玩耍时,不能一下子脱太多衣服,有汗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傍晚天气转凉时要及时添加外衣。

开心愉悦的心情是脾胃健康的重要保证。张茂信说,心情抑郁容易消化不良,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脏健康,心情好了,消化好了,肝气也就舒展开来了,人的精气神也就出来了。

雨水时节降雨量增多,雨天容易导致心情抑郁,此时,不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转移注意力,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比如,下雨天在家里看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结语:雨水节气虽说气温转暖,可是温差欺负较大,大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好雨水节气的养生工作。今天小小编给大家介绍了关于雨水节气养生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