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清明时节 清明节的含义是什么

来源:网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迎来清明时节,那么今年的清明节是几月几号呢?清明节的含义又有哪些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这清明节到底有哪些含义吧!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

清明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

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建国以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清明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坟烧纸”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为了避开清明扫墓的高峰,全国各大墓地已迎来提前扫墓祭祀的市民。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野,凡是有墓地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因烧纸而产生的徐徐升起的几缕青烟。

清明节与寒食节息息相关,起初受到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是不焚烧的,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压在坟墓边。

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以“烧包袱”的形式把“包袱”从阳世寄往“阴间”,此后才有烧纸的习俗。

斗转星移,时间飞逝,转眼已到环境堪忧、雾霾严重的当下。

虽然清明烧纸不仅容易引起火灾、污染空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可仍有不少人们仍保留着旧俗,甚至有的人还干脆把清明节简单理解为“上坟烧纸”。

清明节是传统节假日,似乎按阴历来推算其节日。然而清明节是阳历算法。

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节当天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节日活动主题。

那么有不少人在网上问清明节为什么是4号或5号?清明节怎么算的?

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作为节日是在唐朝才形成的。

清明节为什么是4号或5号

清明在阳历中的日期会在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这三个日子中变动。

统计结果表明,在1582年采用现行公历至2100年的518年中,清明在4月4日的为219年,4月5日的为281年,4月6日的最少只有18年。

节气差异只会在3天内,那么,为什么清明会在阳历中的4月4日-6日之间变动呢?

清明节除了是传统祭祖扫墓节日,还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不是按农历来算了,确切地说是按太阳黄经来算的。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一般都是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8天就是清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而清明则是在阳历中一般都在4月4至6月之间,却不能以确定的阴历日期为准。今年的清明就是在4月4号。

清明节气起源是什么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结语:清明不仅仅是节气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含义可不光是“扫墓”而已,今天小编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清明节的含义,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加了解清明节。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