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小满节气 小满祭车神保丰收

来源:网络

小满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夏季已经到来很久啦,你们知道今天的小满是什么时候吗?小满节气养生应该怎么做呢,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小满习俗,你们都了解哪些小满习俗呢?还不知道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下文详细的介绍吧!

小满习俗-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水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赞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源涌旺的意思。在小满时节,民间流传下这么一个习俗,那就是祭三车,即水车、油车和丝车。

人们的耕种和生活可离不开这三车,所以为祈求风调雨顺,日子红火,人们在小满这一天就会祭三车。传说管水车的“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江南一带则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在农诊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秋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

过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镇水田边,时常会见到水牛被蒙住双眼转动水车的木车盘带动龙骨水车提水,或人力双脚交替踏车提水的情景。旧时以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因此祭车神成为了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相传,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入田中,有祝福水源涌旺之意。

小满习俗-祭蚕

我国江浙一带,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因此这个地方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相传蚕神就是在小满这天诞生的。

古时,人们把蚕视做天物。为祈求天物的宽恕和有个养蚕的好收成,于每年的四月放蚕时,举行祈蚕节。因而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只根据各家放蚕在哪一天就在哪一天举行。但前后相差不过两三天。养蚕人家会到“蚕娘庙”、“蝉神庙”供上水果、美酒、丰盛的菜肴进行跪拜,尤其是要把用面制成的“面茧”放在用稻草扎成的稻草山上,以祈求蚕茧丰收。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家在哪一天“放蚕”便在哪一天举行,但前后差不了两三天。南方许多地方建有“蚕娘庙”、“蚕神庙”,养蚕人家在祈蚕节均到蚕娘、蚕神庙前跪拜,供上酒、水果、丰盛的菜肴。特别要用面粉制成茧状。用稻草扎一把稻草山,将面粉制成的“面茧。放在其上。象征蚕茧丰收。

族长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到小满黎明嫌起火把吃麦糕、麦饼、麦团,等族长以鼓锣为号,众人以击器相和。踏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洪水干为止。

相传小满节为蚕神诞辰之日,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着称的江浙一带祭蚕神也很热闹。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

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是宝,是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祭蚕神便充满着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

据记载,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南盛泽丝业公所兴建了先蚕祠,祠内专门筑了戏楼,楼侧设厢楼(相当于剧院之包厢),台下石板广场可容万人观剧。小满前后三天由丝业公所出资,宴请各班登台唱大戏,不过演戏也有个行业忌讳,即不能上演带有私生子和死人情节的戏文,因为“私”和“死”都是“丝”的谐音,以故三天所演的戏目都是丝业公所董事们反复斟酌点定的祥瑞戏,讨个吉利。

小满习俗-小满动三车

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续丝。江南地区,自小满之日起,蚕妇煮蚕茧开动级丝车缘丝,取莱籽至油车房磨油,天旱则用水车拜水人田,民间谓之“小满动三车”。

此时是农家最繁忙的季节,俗语说“小满动三车”,说的就是丝车、油车、田车。此时蚕妇煮茧,整修丝车,准备缀丝,昼夜操作。田野中的油菜花也都结籽,将油菜籽采下,章到工坊里磨油,以待售卖。插秧的人,准备带土分苗。

如果遇到梅雨泛滥,则集中枯槔来救灾。如果天早,则用连车递引河里的水,用序斗灌人田地,称为踏水车。有谚语道:“跨出丝车,跨进水田。”家中人力少的,都要雇用短工,以帮助完成农事,人们称为忙工。

小满习俗-抢水

“抢水”是旧时民间的农事习俗。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举行这种仪式时,多由年长执事者召集各户,在确定好的日期的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人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水干方止。

小满时节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对农作物非常不利,旧时农民就会用水车车水排灌,以缓解早情,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丝车)。”水车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好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岸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架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洪水光方止。

小满习俗-夏忙会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夏忙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购买生产工其、买卖牧畜、集杂粮食等,会期一般3 -5天,届时还会唱大戏以助兴。

小满习俗-绕三灵

“绕三灵”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是白族的传统节日。据清《滇中琐纪》载:“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岁季春下烷,男妇成集,殆千万人,十百各为群,群各有巫现领之,相传起于南诏,数千百年不能禁止,盖惑于巫言,祈子嗣,攘灾病”。此节日即是繁忙的水稻农事之前的歌舞活动。也是祈祝丰收的祷告仪式。此节历时三天,每天活动各不相同。第一天。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以村社为单位,排成长蛇阵,聚集到苍山五台峰下喜州圣源寺附近绕“佛”。第二天到喜洲庆洞(神都)绕“神”。第三天沿洱海到大理三塔附近的马久邑绕“仙”。这三天内,人们晓行夜宿,吹吹打打,边歌边舞。每支队伍均由盛装男女歌者领队,两人均手持杨柳一支,上悬葫芦和彩花。一人右手持柳枝,左手执绳拂;一人左手持柳枝,右手甩毛巾,边舞边唱白族调。每到一地,有的手持金钱鼓或翎王鞭,吹起木叶,边歌边舞;有的用琐呐、锣鼓伴奏,边走边唱;有的则手搭花肩,唱起民族歌曲。一派热闹愉快的场面。

吃苦菜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曰: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年苦苦菜。旧社会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农民要靠苦苦菜充饥。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江西苏区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

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

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中国着名美食家聂凤乔先生1958年在宁夏发现了开黄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叶片大,茎干脆,苦中带甜。它与常见的开蓝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更多的优点。

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记载:(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别具风味。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结语:小满过后气温就会越来越高,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哦,相信通过上述详细的介绍,大家对于小满的习俗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平时多了解这些民间习俗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哦,也要记得分享给身边的好朋友们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