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立夏习俗 立夏要举行迎夏仪式

来源:网络

再过不久我们就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气,立夏节气的到来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夏季,作为春夏之交的立夏节气怎么少了有趣的习俗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立夏习俗究竟有什么吧!

夏天就要来了,我们在立夏时节有什么有趣的习俗来迎接夏天么?我们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迎夏仪式这个习俗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立夏要举行迎夏仪式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

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

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迎接夏天你准备好了吗

立夏后雷雨增多

气象专家介绍,广西地处华南南部,四季中只有春夏两季能提前或按时“转正”。

今年冬春两季气温偏高,广西大部地区4月底前已先后入夏。立夏节气后,副热带高压逐渐西伸北抬,华南大范围暴雨增多。

另外,由于太阳辐射大,气温升高,湿度大,中下午局部地方极易发生短时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大家出门要随时带伞,以防雷雨突袭。

此外,左右江河谷地带的日最高气温常常会达到35~37℃,那股热辣劲,怎一个“热”字了得。

气象部门预计,未来10天桂北雨量偏多2~3成,其中桂东北偏多4~5成,桂南正常到偏少1~2成。

主汛期防灾勿放松

别看各地持续一段时间少雨干旱,雨水贵如油。

可是立夏节气后,广西已进入主汛期,气象专家提醒,要防备大范围暴雨所造成的自然灾害,也要注意防范局地性突发性冰雹、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其次,低洼及易涝地段,要及早做好防涝排水,以及物资存放转运等预案。

冷饮消渴要适量

夏天到了,很多朋友已经抱着冷饮不放手,然而,如果大量冷饮进入消化道,过冷可严重影响消化及胃肠功能,容易造成肠道感染,出现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及发热等症状。

所以,吃冷饮一定要适量,喝冷饮也要同喝热汤一样,慢慢品尝。

很多传统“饮料”有很好的消暑作用,如绿茶、绿豆汤、酸梅汤等。

吃饭时多喝汤,能调节口味、增强食欲,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芒果、西瓜、胡萝卜、红黄小番茄、小青瓜等果蔬,含有大量维生素、胡萝卜素,有助于补充膳食纤维,增强免疫力。

起居养生

立夏时节,虽说夏季到来了,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

精神养生

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重视“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

结语:随着立夏节气的即将到来,气温也是逐渐升高,我们在举行传统习俗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今天给大家讲解了关于迎夏仪式的立夏习俗和怎样准备好迎接夏天,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