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小满养生 小满时节注意“三做四避免”

来源:网络

天气越来越热,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要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节气,每一个节气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样的养生方法也是有着极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小满节气应该注意哪些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中医学上讲,人体养生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界的生长收藏。例如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古人称之为“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可见此时人体的阳气也只是小满,保健养生需要掌握分寸。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小满节气养生常识:“三做四避免”。

小满节气要避免

1、睡太晚

此时不能太夜卧早起,深夜吃喝应酬、观剧熬夜等建议大家先不要做。

2、卧湿寒

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所以要避免贪图凉快而着凉受风,尤其是晚上睡觉时。

否则寒湿邪气停留肌肤,郁而化热,易引起风疹、湿疹等皮肤疾病;驻留关节,容易引发各类风湿性疾病等。

虽然现在一般不会在石头或冷地上睡觉了,但空调、凉席、冷水澡、短裙等所带来的寒湿未必就小。

若不慎受湿寒,可通过运动或热水澡将湿邪祛除。

3、吃冷食

要尽量避免过于冷凉的外部环境,同时要让身体保持温暖的内环境。

进入夏天,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若不分男女老幼,皆图嘴巴痛快,冷饮就会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

尤其是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这可是大家常犯的小满时节养生禁忌。

4、爆脾气

天热人易出汗,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自然易消耗心脏阴液,导致心阳更加虚亢,人也会觉得疲累,这叫“壮火食气”,也就是火太壮会消耗掉我们身体里的气。

因此,在夏季这种暑气当道的气候条件下,需要时时关注心火对人体的伤害。

首先,就是不要乱发脾气,火上浇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要人注意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使气得泄,若所受在外”,要气之宣泄平和、畅达,如其所受在外―样舒畅。

小满时节要做什么

1、吃好食

莼菜甘、寒,多汁多液,极补胃阴,胜在补阴而不助湿碍脾,与石斛类似,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

鲫鱼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利水、通乳、除湿之功效。

鲫鱼补虚,诸无所忌。鲜莼菜与鲜鲫鱼做羹食用(不要太咸),是夏日凉补的佳品,更对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有所助益。

自酿桑葚酒饮用也是很不错的,《滇南本草》载,桑葚“益肝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随息居饮食谱》也说,桑葚能“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说白了,就是补肝血、滋肾阴,对须发早白、耳鸣耳聋、失眠、病后血虚、未老先衰等肝肾亏虚的症状是有补益的。

2、练好功

《遵生八笺》中说:“运主少阳三气。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

每日寅、卯时,正坐,一手举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

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中儋儋大动,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诸痛。”

具体方法

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正坐,一手手心向上用力托举,一手手心向下,用力下按,各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九次。

可治肺脏邪毒积滞引起胸胁涨满、心颤心慌、面红鼻赤,眼珠发黄、心烦心痛,掌心发热等病症。

3、多拍“窝”

天热人也好烦躁,忙碌―天后多拍打拍打身体各处的“窝”,也可帮助解热去火。

其一是腋窝,俗称“胳肢窝”,这里有个穴位叫极泉,位于腋窝顶点有脉搏的地方。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这样拍打,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5遍。

其二是腘窝,在膝关节的后方。如果有中暑迹象,拍打腘窝,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不断地拍打腘窝处,反复拍打100—200次。

小满过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

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适当增加午睡时间,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小满时,人们易烦躁不安,要调适心情,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此时可多参与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

结语:小满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不能还和原来一样不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这样很容易被疾病找上门来,今天给大家讲解了关于小满时节要注意“三做四避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每一个人都能有健康的身体。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