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雨生百谷之际养生最好

来源:网络

春季养生也进入了最后的一个时节,也就是今天4月20日,就是谷雨了,这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是源自于“雨生百谷”的说法,意思是说谷雨时节雨水变多了,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而在这时候的气温逐渐上升,雨水增多,湿邪的侵入也就会比较严重,所以做好谷雨养生对顺利过渡到夏季有重要意义,那么谷雨时节有什么景色呢?谷雨养生要注意什么?谷雨时节吃什么好?

谷雨时节的景色

谷雨时节,在诗人的笔下就是一副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孟浩然的《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中写道:“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谷雨的到来,寒气这一页就真的翻过去了,只是湿气会比较重,气温也开始慢慢暖和起来了,谚语中说:“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各种蔬菜水果的种苗开始了疯狂生长,为了更早的结出果实而各显神通,正所谓“春雨贵如油”,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都出现在谷雨时期,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这时候的气温逐渐上升,雨水增多。

谷雨养生要领

1. 谷雨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中医一直强调养生要遵循自然规律,《黄帝内经》养生原则里面已经明确提到:“智者养生,必顺四时而识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谷雨时期天气情况可以用一句谚语来形容:“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所以这个时节,人们的情绪会就像天气一样,阴沉沉,经常会比较伤感,比较焦躁,就会容易引起阴阳是失调,那么各种疾病也就会接踵而至,所以要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听听音乐,增加户外活动来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

2. 谷雨中的雨,顾名思义就是水,有水的地方就会潮湿,潮湿的地方会是大多数细菌的温床,尤其以霉菌更为欢喜,而霉菌中的毒性对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方面,例如:麦角毒素是由谷物中的麦角属真菌分泌,这种毒素以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紊乱为主要特征。

3. 谷雨之后温度就会上升,寒气对于我们就会是过去式,但是比这更为令人烦恼的“湿邪”,却开始了它真正的威胁,其实温度的上升,湿气反而会加重,在“六淫邪气”中,中医其实最怕湿邪,例如:寒可温之,热可寒之,而湿却是顽劣的很,人体一旦受到湿气侵袭,就会与邪气狼狈为奸,纠缠不清,就会容易引起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湿邪也已经成为现代人健康的克星之一。

4. 如果把谷雨比作地球,那么春天就是银河系,谷雨遵循这春季这个大纲的游戏规则,却又有着自己的特点,春气肝火旺盛,要养脑、养肾、养脾,谷雨时期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所以还是要遵循这个大纲,《罗氏会约医镜》上说:“益气力,润五脏、轻身延年”,所以要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刀豆、韭菜、栗子、茼蒿、胡萝卜、木耳等,但是也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因为顺应阴阳的变化。

谷雨时节吃什么

1. 香椿

被称为“树上蔬菜”, 早在汉朝,就有食用香椿的记载,宋苏轼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说的就是赞美香椿的香味浓郁,而谷雨时节的香椿,是非常鲜嫩的,不仅美味还是很好的药用价值,《日华子本草》中指出,香椿能“止泄精尿血、暖腰漆、除心腥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气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风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并恶疮,捣敷。”也就是有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养发生发、消炎止血止痛、行气理血健胃等作用,是谷雨时节的好食品。

2. 韭菜

关于韭菜有句俗语:“有钱难买九月韭”,而谷雨之际,雨水充足,气温适宜,所以韭菜也长的很“{悠然自得”,韭菜在《别录》中记载:“安五藏,除胃中热”之功效,安的是五脏之神,中医有安五脏, 养五神,百病不生的说法,而韭菜性温,有补肾温阳的功效,韭菜是一种膳食纤维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可以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韭菜的独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对于益肝健胃。

结语:有句谚语“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所以谷雨养生也不能懈怠,掌握谷雨时节的养生要领,预防湿邪的侵袭,做好情志的调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方能阴阳协调,从而收获健康的果实。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