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过好冬至一整年都少生病

来源:网络

冬至,或许如今已经有很多人忘记了传统二十四节气,也忘记了冬至,然而,它还是来了,而且在这一天是有着很古老的习俗的,当然拼命工作的人们及时忘记了冬至,但也该了解一下这个时节该怎样,毕竟老人都常说过好冬至一整年都少生病。

过好冬至一整年都少生病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也是健康养生很重要的一个时候。那么在这样的时节诶,有着怎样的健康养生常识呢?

在这一天里的不少古老习俗,蕴含着古人独特的养生智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都有什么习俗及养生常识。

冬至习俗:全民放假 停止劳作

健康启示:适当休息 让身体恢复免疫

别看今天的冬至不过是不起眼的节气,但是在古代,冬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清明、端午等节日,被称作“亚岁”,意思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到了汉代,冬至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在这一天,全国都要放假休息,无论是军队、农民还是商旅,都要休整。

冬至为什么要放假?原来,冬至是一年当中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一般认为,冬至为一阳生。阳气潜藏在肾中,仿佛一点微弱的火苗,只有精心呵护才能逐渐生发。正因如此,很多老年人会在冬至前后出现肾阳虚的倾向,表现为夜尿多、小便频、畏寒肢冷、精神倦怠,风湿骨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容易在这个时候集中发作。

正因如此,人们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折腾”,从事过于繁重的劳动,更不要有情绪上的大的波动。古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放假,主要就是为了让人们休养生息,在一年的辛苦劳作中“缓口气”,让身体正气得到提升,免疫功能得到恢复。作为当代人,应该在这个阶段停止熬夜,暂时停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自己给自己的身体“放个假”。

冬至习俗:无论南北 都吃面食

健康启示:温养脾胃 帮身体抵御风寒

在冬至的传统习俗中,吃面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无论是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老百姓要么吃馄饨,要么吃饺子,要么吃汤圆,总之离不开面食。不少面食中的馅,大体上以羊肉为主。这样的习俗源于汉代,最初是为了纪念汉代医圣张仲景。

古代名医张仲景素来体会民间疾苦。有一次,他辞官回乡,正值冬季,发现当地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而且大多身患冻疮,有些人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见此情形,张仲景支起大锅,在里面放入羊肉和能够驱寒的药物一起煮,随后将羊肉和药物捞出来用面包好,蒸熟,分给老百姓吃。这样一来,有了驱寒食物和药物的帮助,百姓们的冻疮好了很多。为了纪念张仲景,冬至吃羊肉、面食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尽管当代人的生活条件比从前好很多,但是冬季御寒依然不可忽视。尤其是年纪大的老年人,更要防止因为低温而导致的各类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另外,由于面食容易消化,所以在冬至前后脾胃虚弱的时候吃一点,可以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起到温养脾胃的作用。对于乏力、怕冷、没有精神、腰膝酸软的老人来说,吃羊肉大葱馅的饺子,最为合适。

冬至习俗:穿衣打扮 改善心情

健康启示:调节心理 别让情绪影响健康

冬至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到了宋代更是无出其右。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到了冬至这一天,无论是谁,都要穿上新衣服,将自己好好打扮一番。哪怕是倾家荡产,或者出门管别人借,也要有一身体面的衣服。在打扮好之后,人们可以出门祭祖,也有三五成群享受美食的。总之,在这一天,无论人生境遇怎样,也无论有钱还是没钱,都要堂堂正正地“摆阔”一次。

除此之外,古人在冬至这一天主张不做杀伐之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小心,避免出现意外。这是因为,到了冬至时分,阴阳交割,一年的农事结束,大自然肃杀之气正浓,一切都处于由死转生的微妙节点之上,所以要小心谨慎地度过。

这样的习俗体现了古代先民对情绪调摄的智慧。原来,喜事属阳,杀伐之事属阴。上述习俗为的是在心理上趋阳避阴。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调节人体免疫,所以对预防疾病特别有好处。人们在冬至前后一定要给自己找乐。因为面对万物肃杀的寒冬,我们往往情绪低落,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这对于防治疾病十分不利。

冬至养生 宜身心进补

冬至阴寒之气隆盛,成为“进九”之始。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避寒邪,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

运动:动中求静

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我们体内的阳气如何升发呢?“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通过合理的运动就可以帮助我们升发体内的阳气,但是过度的升发阳气就会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

饮食:补充津液

另外还需要注意,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养心:宽厚畅达

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儿女要对老人嘘寒问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养。

冬至,也是冬令进补的重要时间节点。孔伯华医馆掌门人孔令谦介绍,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

结语:在这样的一个时节,就是养生的好时节,人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时节进补,通过一些养生常识来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冬天进补好了,来年也会更健康,就像人们说的一整年都少生病。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