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二十四节气

大寒节气 记住这六个秘诀健康过年

来源:网络

大寒节气,天气真的很冷,又降温了,真的给我们带来的感觉就是终于到很冷的时候了,我们应该怎么过好大寒呢?其实大寒养生也是有讲究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大寒养生的相关知识介绍吧!

大寒过去离新年就更近了,所以在这个寒冷的节气里我们也不能忘记要做好养生工作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大寒一过,便走向生机盎然的春天,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有三候

【一候:鸡乳】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5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一、大寒节气习俗盘点

1.除尘:打扫过程中不能说话?

按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购置年货等。在除旧布新的过程,也有些民间讲究颇有意思,比如,打扫过程中,全家禁忌说话,而且清扫垃圾不准往外扫,要集中处理。

因为过去有个说法,“大寒大寒,家家刷墙,刷去不祥。户户糊窗,糊进阳光。”所以除去陈旧寓意迎新。现代人主要以清洗碗筷、打扫房屋卫生以表“除陈”,打扫过程中禁忌说话,是因为有“闷声大发财”之说,垃圾不准往外扫,则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2.腊八:为何要喝腊八粥?

大寒在腊八节前后,很多人家会喝腊八粥。据了解,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自佛教传入中国后,“腊日”又增添了新的含义。相传,释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的,佛教称此日为“佛成道节”。

中国佛教徒于每年腊月初八举行诵经活动,并在佛座前献“乳糜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到明代传入宫廷,到宋代,民间开始争相效法,再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寓意喜庆丰收,寄望来年日子更好。

3.尾牙:做买卖的人要设宴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的习俗,称为“做牙”。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这天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

此外,做买卖的人在这天还要设宴,宴席上,白斩鸡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二、大寒节气养生提示

大寒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此时做好养生保健工作非常重要。那么,大寒节气该如何养生?

1.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即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在大寒时节,人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高龄的老年人。今年,大寒过后不久就是春节,老年人在“儿孙满堂精神爽”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大喜过望,防止心脑疾病的发生。其间,人们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

2.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整个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生活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护人体的阳气,而晚起则是为了养护人体的阴气。因此,早睡晚起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在“大寒”时节需要注意的事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规律,一方面利于保持体质健康,另一方面利于适应来年生活。

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注意防寒之外,还须注重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冻手冻脚时尤其应注意保暖。

3.运动——日出后锻炼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九九”寒冷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人们仍需注重驱寒、散寒,而运动驱寒、散寒十分见效。

为防气血阻滞不通,筋脉痉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大寒时节的运动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适度的慢跑,或打太极拳、八段锦,或打篮球、羽毛球等。其中运动不宜过度和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太早,最好是等太阳升起后,并且隔一天运动一次,这样能帮助人们通畅气血,一身俱暖。

4.外出——防冷辐射

大寒节气,防止冷辐射对身体的伤害是必须注意的。人体受到冷辐射的作用后,局部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神经肌肉活动缓慢且不灵活,可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尿量增加,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胃肠道、关节炎等疾病的人,极易诱发脑出血、胃出血、心肌梗死、关节肿痛等冷辐射综合征。

预防冷辐射的具体措施是,远离过冷的墙壁和其它物体,睡觉的地方至少要距墙壁50厘米以上。一般情况下,墙壁与室内温度相差超过5℃,墙壁在冬季就可能出现潮湿甚至有小水珠形成,可在墙壁前置放木板或泡沫塑料,以阻断和减轻负辐射,从而保护身体免受冷辐射的损害。

5.习惯——睡前洗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大寒期间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还要养成睡前洗热水脚的良好习惯。

“饭后百步走,睡前一盆汤”。入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泡脚。

6.食补——护脾肾养肝血

大寒时节以减咸增苦来调养心气,宜热食、忌生冷,防止损害脾胃阳气。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摄入一定量的脂类以增加热量,并多食用黄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大寒后一周就是农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过年美食,此时特别要避免饥饱失调,必要时可吃些像山楂一类的消滞食物,也可喝如小米粥一类的健脾食物进行调理。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大寒节气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大寒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寒冷,还有浓浓的年味,以上文章中介绍的相关习俗我们可能并不是很了解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