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护肤

当前位置:首页 > 美容 > 美容护肤

年老时只能使用更贵的护肤品吗?

来源:网络

流言:

护肤品会耐受,要越用越好的,所以年轻的时候不能用贵的复杂的护肤品,不然到老了就没东西可用了。

真相:

对于选择化妆品,不少人都还是价格导向的消费观念,以为越贵的产品就一定更好。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选择护肤品的误区。

“耐药”“耐受”大不同

在谈论护肤品的耐受问题时,很多人混淆了“耐受”与“耐药”这两个概念。所谓耐药,是指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其药效逐渐减低,如要取得与用药初期同等效力,必须增加剂量。它是医药学领域的概念,又称为抗药性。药物的耐受情况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病原体的耐药性。超级细菌的出现、结核病的卷土重来都和致病菌对治疗药物产生了耐受有关。除此之外,也存在由于受体变化、药物代谢加快等原因产生的耐药性。这类型的耐药一般都与长时间大剂量的药物使用有关。护肤品的活性成分一般含量都很低,不太可能出现类似的效果减弱的情况。

同时,根据我国法规,护肤品不能宣称有治疗效果或者使用医疗术语,名称标签标识禁止使用明示或暗示对疾病有治疗作用或效果的用语。护肤品不是药物,说护肤品产生耐药性并不确切。目前也没有护肤品中成分在什么人身上出现了耐药性的报道。

皮肤护理方面所谈及的耐受则是另一个问题

护肤品的耐受指的是皮肤对某一成分的接受程度。护肤品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发挥有益的生理效应,但是也可能带来红斑、刺痛、蜕皮等副作用。对于这些成分,有些人在使用初期会产生不适,即对这种成分不耐受。这种不耐受通常和浓度相关,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过敏。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皮肤会逐渐适应,不适的情况会消失,这个过程就是皮肤对护肤品的耐受。为了使皮肤对活性成分有更好的耐受性,一方面是控制活性成分的浓度,使它能发挥作用但不至于引起皮肤不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入一些抗炎舒缓的成分来改善。

活性成分浓度越高越好?NO

举个例子,曾有研究者比较了5%、10%尿素霜对于缓解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不适的效果,发现并没有明显的差异[2]。从尿素霜的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浓度高并不一定会带来更好的效果,甚至有时候浓度高还会造成更大的刺激性,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耐受性问题。比如水杨酸,在护肤品中的浓度上限是2%(去屑洗发水为3%),更高浓度会刺激皮肤引起皮肤严重损伤。医院里有时会用更高浓度水杨酸来治疗痤疮、牛皮癣甚至于化学换肤,但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换句话说,不能因为追求效果就是认为浓度越高越好,日常护肤选择适合的浓度就可以了,过高浓度带来的刺激性可能适得其反。

活性成分越复杂越好?并非如此

成分越复杂,产生敏感和不耐受情况出现的机率就越高。台湾皮肤科医生在博客里给出的护肤品选择建议里就包括“成分表中萃取成分超过10种不选,成分表中成分种类超过30种不选”。虽然这是一家之言,具体数字未必准确,其原则不妨我们参考。举例来说,我们知道维生素C会有美白、促进胶原蛋白表达、抗氧化等功效。但是一般的维生素C稳定性差,更多的厂商会使用维生素C的衍生物,比如酯化维生素C,维生素C葡萄糖苷,维生素盐类等。市面上有些产品会添加多种维生素C衍生物,宣称更好的护肤效果。但是理论上看并不是越多越好。维生素C需要在较强酸性才会有效果,而维生素C盐类在弱碱性条件下才稳定,放在同一产品里难免顾此失彼。脂溶性的酯化维生素C和水溶性维生素C的性质完全不同,两者混合在一个产品中也会对制剂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判断一个产品的优劣不能简单的将成分的复杂程度作为依据,更重要的是合理的配方和制剂。

越贵的产品就越好?非也

应该说各个价位都有优良的产品。产品价格的定位更多来自市场定位和广告等多方面的考量。高端产品往往宣传某一成分的神奇效果,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超常规定价,引起消费者关注和崇拜,巩固它们在行业中的顶端地位。同一集团也会推出不同价位的品牌,来创造多个梯度的价格空间,以此扩大目标消费人群[4]。

选择护肤品的依据是年龄?答案是否定的

年轻人虽然更常遇到痤疮问题,但是一样也会有皱纹、色斑。老年人除了皱纹同样可能会有痤疮、湿疹、过敏等问题。选择护肤品最先考虑的应该是自己的肤质,是油腻还是干燥,容易过敏还是耐受性好,是否有色素沉淀,紧致还是有皱纹。即使同一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肤质,经常会有人羡慕同龄人没有痤疮、皱纹等皮肤问题,并不是他们用了什么神奇的产品,可能只不过是天生丽质加上选择了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品而已。

结论:

皮肤不会对护肤品产生耐药性,选择护肤品要根据自己的肤质而非年龄。同时,各种价位的护肤品都有出色的产品,并非越贵越好。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