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护肤

当前位置:首页 > 美容 > 美容护肤

怀孕无需素颜 护肤品选择是关键

来源:网络

NO.1—成分为王。

国内对于化妆品监管和要求越来越规范,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要求化妆品成分全标注于外包装之上。而对于成分标注,卫生部专门发放了指导性文件和规范要求等,各品牌化妆品应按照规范来标注成分名称。

为什么要强调成分表标注?并不是说成分是可以决定产品的唯一指标,而是说一个正规标注的全成分表,在我们配方师的眼中,就完全可以转化成一个产品的配方。简单来说,我们看一下成分表,基本就可以知道这款产品中所使用到的原料大致有哪些。比如乳化体系是什么、油脂搭配、特殊功效的效果和有效物添加量等等。通过这些解析,可以对产品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判,而这种客观评价要比产品宣传和说明书可靠的多。

有些人会说,自己并不是专业人士,看不懂这些成分表,那么就无法判断产品的好坏了。其实不然,虽然看不懂所有成分,但是有一些比较常用的成分还是可以记录下来的,今后再看到产品的时候,可以有助于初步的分析,这样总比一切未知要理想的多。记得我在微博中分享过一篇化妆品常用防腐体系的安全性级别排序,这张图就被很多网友用手机拍了下来,随身携带用以判断产品防腐体系刺激性大小。

NO.2—火爆产品果断避让。

现在的网络传播速度极快,一款产品或者一个概念,可能一夜红遍天下。但是纵观化妆品中的火爆产品,不论曾经的红酒面膜,还是前段比较火热的蜗牛霜,其背后不是如此简单。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一个优质的产品想要火爆都已是登天的难度,更何况一个概念产品乎?爆款背后必有其内幕,我们不抵触炒作和宣传,但是如果是虚假宣传,那么就需要警惕了。红酒面膜添加的真的是红酒多酚?蜗牛霜中真的有添加蜗牛修复液?添加量是否足够?蜗牛与修复扯的上实际关系么?等等问题我在微博中多有分享,大家要清楚,经典产品才是最好的。

NO.3—品质不定,宁可不选。

有两类产品在网络中争议比较大,一种是芳香类产品,一种就是冷制皂手工皂产品。这两类产品,曾经有多人评判过其是非。对于芳香类产品,比如精油、纯露、花水等等,如果品质有保障的话,还是有其特有的效果的。不过有效归有效,我们仍然不能把效果神化,多种组分复配使用,效果最理想。目前此类产品市场种类繁杂,有的说是进口,有的说是什么认证,有的可以提供XX证书等等,可是最终品质真相如何,卖家自己都未必全然知晓,消费者更是迷茫。真相如何,只有天知道。所以如果没有把握保证品质来源的话,可以考虑先放弃作观望。

对于手工皂来说,不管是传统的皂基制作,还是植物油脂来制作,毕竟无法摆脱皂的性质。皂的性质就是高脱脂能力,刺激性再低,也具有高脱脂性。干性和敏感肌肤,包括孕期人群,最好避开使用。抛开脱脂性不看,皂的用途是清洁,可是目前市场把手工皂过度夸大,什么护肤功效都有。简单停留几分钟就洗掉的清洁用品,能有何护理功效呢?

NO.4—品牌筛选。

每日都会有不少网友到微博咨询,询问哪些品牌比较好、适合自己,或者是自己已经购买的品牌中,哪个更有优势等。如果草率回答,我可以直接回复某某名牌不错,但是斟酌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类的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不论品牌本身而言,还是使用者个人来说,什么产品最好无从定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而一个品牌来讲,就好比一棵果树,品牌旗下的每个单品,就是对应着每个果子。果子有大有小,产品也自然各有优劣。作为使用者而言,我们使用的是一款或者几款产品,那么找到最适合的产品要比咨询哪个品牌更有意义。

当然,我们并不是忽略掉品牌的重要性,只是希望大家可以把问题分好层次来看待就好。品牌的存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历史悠久,文化和技术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沉淀,自然产品整体水平也会不凡。在选择护肤品的时候,是可以优选一些可靠的品牌,然后在它旗下搜寻适合自己的单品。目前销售的化妆品品牌众多,这里我还是推荐大牌国货,只有我们自己的国货才更适合我们,而对于欧美系、日韩系等品牌,在国外销售很好,但是不一定适合国人。也有一些说法,这些国外品牌在国内销售,会重新制定配方和工艺,来尽量适应我们,但是配方和工艺都变化了,那也就不是原有的知名产品了。对于大牌国货有哪些,我在微博中经常提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

NO.5—忽略系列和产品名称。

品牌筛选之后,通常大家会关注自己适合其中的哪个系列,希望使用同一系列的产品来达到协同增效。如果是10年前,这种思路还是可取的,但是如今这样筛选产品的话,很可能大家会大失所望。

系列为何物?系列是针对某一类使用人群或者某一种特殊功效来开发的一套产品,为了方便使用者而组成的一个组合。当今的品牌旗下,每年都会增加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系列,然后灌输以不同的概念来作为卖点。之前的美白、保湿系列已经被现在的黄瓜美白、玫瑰美白、氨基酸保湿、葡萄糖保湿等等所代替。说的通俗一点,现在的系列被人为拆分,产品配方变化甚微,可谓是多余产品和概念的堆砌。一个品牌旗下的系列,以4-6个为宜,再多出来的基本都是华而不实的产物了。

为什么无需看产品名称?现在的品名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与人名类似,是为了区分自家与别家的区别。至于产品名称中所带有的概念名称,比如胜肽、骨胶原,或者是带有的功效名称,比如抗皱、祛斑等等,也不再如前符实。产品本质与这个名字没有多少瓜葛,有的甚至完全扣不上。

所以,大家不要被系列和品名所引导,产品可以混搭,但是要搭配的合适、安全,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如果只是盲目跟风,追求火爆产品和概念,那么最终很可能不如所愿。

NO.6—不以外观为评判标准。

女人是感性的,多数喜欢美好的事物,对于化妆品更是如此。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首先入眼的也就是产品的外在包装了。一个精美的礼盒或者提袋,或者华丽的瓶体外观,都可能成为冲动购物的促动剂。如果让大家不看外表也是不正常的,这里只是想提醒大家,在冲动的一刹那,可以遵循第一条的建议,先看看成分表,然后大致了解一下产品的安全性,其次是功效,最后再看看包装,这样会比较客观,不失理性。

NO.7—闻香取舍大可不必。

如同包装一样,很多朋友喜欢试用化妆品的同时,去闻闻香气,如果香气不喜欢的,就果断舍弃了。护肤品不同于香水,香精的加入只是为了遮盖产品自身的不愉快气味。可是考虑到使用者对于香气的接受和喜好不同,所以品牌在研发的时候会筛选尽量符合品牌系列定位,同时又可能满足多数消费者的香型。既然香气的使用目的我们已经了解,那么就不要把它当做产品取舍的主要指标吧。

NO.8—建立自我评判标准,不独信任何一方。

现在的专家很多、达人更多,发烧友也不在少数。作为非专业或者行业内人士,消费者无法判断百家争鸣中孰是孰非。而所谓的文献、专利、证书、报告等等,皆有蒙混过关或者人为途径来获取的可能,已经没有什么是可以完全信任的。所以各家观点都听一听,然后吸取化为己用,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评价和筛选标准,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以上八项只是从大方向来分析的,其实可以讲的还有很多。希望这次可以帮助大家摆脱一些原有的困惑,创新自我,参考付诸行动,今后的你会大不一样。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