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

当前位置:首页 > 流行语 > 谚语

养蜂谚语、农谚解读

来源:网络

  我国农业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谚就是这些经验的总结,它具有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富有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耐人寻味的特点。这些农谚通过广大农民口耳相传、世代相袭,流传和保存至今。

  作为农业组成部分的养蜂业,也积累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谚语、农谚。

  养蜂谚语、农谚解读:

  谚语:有收无收在于天,收多收少在于蜂。

  [解读]:养蜂是露天工厂,旱涝不保收,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因此,养蜂为了多采蜜就要在花期到来之前培育适龄采集蜜蜂,使采集蜂的出现正好和流蜜期相吻合。要避免花开蜂不强,蜂强花已过。所以说“收多收少在于蜂”。

  谚语:养蜂不种花,一年就搬家。

  [解读]:蜜蜂以植物的花蜜、花粉为物质基础生存,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化美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有计划地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尤其是定地蜂场,每年一定要有2个以上的主要蜜粉源植物和一定数量的辅助蜜粉源植物。

  谚语:冬天阳,蜂满房;夏天阳,腿带“金”。

  [解读]:指在每年的2月汉中、安康地区如果气温高,此时正是蜂群开始包装繁殖的时候,温度高有利于蜂群繁殖,故蜂满房。夏天温度高,植物开花泌蜜量大,蜂群采集积极,腿上带满花粉团。

  谚语:追花夺蜜。

  [解读]:追花夺蜜指常年在外饲养蜂群,在全国各地四处流动赶蜜源放蜂。多为饲养西方蜜蜂。

  谚语:今年铲一半,明年收半罐;今年铲的扎,明年扫蜂渣。

  [解读]:“铲”指割或取。指饲养在木桶、木箱、土洞里的中蜂,每年秋后收取蜂蜜时,采取毁巢取蜜的方法。连蜂巢一块割下,伤蜂伤子,对蜂种资源破坏很大。取蜜一般要给蜂群留下足够的越冬饲料,不能全取完,因为后期蜜源基本枯竭,蜂群难以采集花蜜和花粉。如果当年没有留下足够的越冬饲料,蜂群会因饥饿死亡,来年没有收成。

  谚语:一只好王,千斤蜜糖。

  [解读]:蜂王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通常每个蜂群只有1只蜂王,体较工蜂长1/3,腹部较长,末端有螫针,腹下无蜡腺,翅仅覆盖腹部的一半,足不如工蜂粗壮,后足无花粉筐。

  蜂王本来和普通的工蜂无分别,普通工蜂孵化成幼虫后食三四日蜂王浆,但是如果是1条“好运气”的幼虫(又称蜂王幼虫)被安排住入王台,就终生有蜂王浆食,就会发育成蜂王。但是王台不只1个,有十个八个,最先破蛹而出的蜂王会杀死未破蛹的蜂王幼虫。

  蜂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蜂群的生产。因此,养蜂者都很重视蜂王质量。转地放蜂每年至少要换1次蜂王,定地饲养蜂场至少2年换1次蜂王,以保持蜂王的生产能力。

  众所周知,人们称农谚为“生活的向导,生产的指导”。它是祖国农业科学一项十分宝贵的遗产。在新形势下,编写、整理和运用农谚为养蜂服务,是当前广大蜂业科技人员服务蜂农的有力补充。

  诱捕蜜蜂方面的谚语有:

  1、养蜂不用种,只要勤做桶。

  2、卖种不卖桶,有桶就有种。

  [解读]:在我国的广大山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中蜂蜂种资源,只要在向阳高坡,房前屋后等目标明显处放置蜂桶就可以诱捕蜂群了。

  蜜蜂授粉方面的谚语有:

  1、果园养蜂,果多蜜丰。

  2、要想果子长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3、二亩果园一箱蜂,蜜旺果丰吃不空。

  [解读]:这些谚语深刻揭示蜜蜂对果树生产的重要性,形象生动、语言精练,极易理解,耐人寻味。虽然劳动人民不知异花授粉和杂交等优越性,更不知蜜蜂授粉相关的理论知识,但他们通过实践得出真知,通俗明了,十分形象且朴实无华。

  养蜂生产技术方面的谚语有:

  1、菜花黄,蜂闹房。

  2、养蜂无巧,跟着百花跑。

  3、惊蛰,不放蜂,十箱九箱空。

  果园养蜂,果多蜜丰。这些言语深刻地揭示了时令对蜂群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例如油菜大量盛开的时候,正是蜂群繁繁殖与生产的黄金时刻,故有“菜花黄,蜂闹房”之说。而养蜂技术不难,只要追随蜜源放蜂就可以。深刻揭示了蜜源对养蜂生产的决定性影响,寥寥数字,使蜜源与养蜂关键技术联接起来,颇使人感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那么深远,富有哲理。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