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

当前位置:首页 > 流行语 > 歇后语

铁公鸡歇后语

来源:网络

   铁公鸡歇后语:

1、【铁公鸡请客】——一毛不拔

2、【铁公鸡身上拔毛】——莫想

3、【叫铁公鸡下蛋】——异想天开

4、【铁公鸡】——一毛不拔

5、【铁公鸡下蛋】——没指望;不可能的事;没有的事

释义: 铁公鸡的意思是指非常吝啬、抠门的人。

【扩展阅读(一) - 聊城铁公鸡】:

聊城铁公鸡是咱聊城传统名吃,色泽黑亮,香气扑鼻。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的品质,形成了柔嫩骨酥、 色鲜味美、入口余香深长的特色。你知道铁公鸡名字的来历吗?一起来看下。

聊城铁公鸡即魏氏熏鸡。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聊城魏家扒鸡店传人魏永泰创制熏鸡,远销京津、苏浙等地。魏氏熏鸡选材选料讲究,制作工艺独特,先用聊城产“笨公鸡”(农家散养的只喂粮食和自己刨食的公鸡)加纯天然配料煮制,不添加任何香精香料,捞出晾凉。接着上笼用榆木锯末点燃熏制。在熏制过程中要注意烟量,烟多或烟少都会影响质量。当鸡被熏制到皮皱裂,胸腿肉外露、色呈栗红,用手掐胸腿,肉质无弹性时出笼,出笼后涂上鸡油,凉透方可上市销售。

聊城铁公鸡的名称来历有一段典故。1935年夏青岛的一天,老舍先生探望山东大学萧涤非先生和赵少候教授,恰好萧先生有聊城朋友送的熏鸡一只。他们将熏鸡交与店主蒸一蒸。当堂倌把鸡端上来时,那鸡不再那么黑,也不再那么瘦骨嶙峋,而是色泽光亮,香气扑鼻,刀工也好,斩得匀称,很是诱人。他们一面品味,一面赞美,说确是别有风味,平生未曾尝试。老舍先生问是什么鸡?萧先生道是药制烧鸡,要老舍先生给起个名。老舍先生赞道这鸡皮色黑里泛紫,铁骨铮铮 ,很像京戏里面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又道济南大明湖北岸有铁公祠,纪念明初铁铉,当年燕王朱棣(明成祖)带大兵夺侄建文皇帝的天下,铁铉带兵拼命抵抗,兵败被俘,正气凛然,背对燕王而不跪,还大骂不止,结果被车裂。老舍认为那鸡可叫“铁公鸡”。1965年,萧涤非先生经过聊城时,朋友告诉当年他吃的就是聊城龙胜斋制作的魏氏熏鸡。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烹饪文化遗产,同时为纪念老舍先生,萧先生在1985年的《中国烹饪》第三期着文呼吁保留这个雅号“铁公鸡”,从此“聊城铁公鸡”风行全国,享誉四方。2006年7月第四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在聊城召开,舒乙先生接见了聊城铁公鸡传人,合影留念,并题词“托老舍先生鸿福 铁公鸡享誉全国”。

正是:煮后熏制美清香,尽心尽力红又亮。一段佳话传天下,遥想当年铁铉公。

今人古美清先生品聊城铁公鸡时,道三斤重的大公鸡熏至一斤左右,褐色如铁,恰是一毛不存的铁公鸡了。这却有些想当然了。聊城铁公鸡有两种吃法,一为酒肴,一为茶肴。旅途中,扯上一小块“铁公鸡”, 喝上杯小酒,太美妙了!饭后,一杯茗茶,撕出一缕肉丝,慢慢品味,人生何其美哉!嚼聊城铁公鸡,丝丝的香味在舌两边渗出,舌后端也就感知到烟火的气息。

【扩展阅读(二) - 乐清方言之《断点漏(铁公鸡)》 】

相传,乐清有一对亲兄弟,哥哥叫断圈漏,弟弟叫断点漏。(注,断字或为段)

断圈漏,为人十分大方,即方言里说的“手指桠门很宽”,用钱大手大脚,凡是有人向他提出要求帮助,他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凡是他知道有困难的人能尽力予以帮助。他的名气很大,受到人们的尊敬。乐清无人不晓,渐渐地将他的真正名字给忘了,大家都只知道他叫“断圈漏”。

他有一个弟弟,其性格截然相反,为人十分小气,十分吝啬,人们给起了一个雅号叫“断点漏”,也就是说他没有一点东西漏给别人,受到人们的鄙视,讲到他没有一个人不摇头。

这当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是人们要表达的是:尊敬乐于助人的美德,鄙视小气吝啬的小人。

普通话形容一个人像断点漏一样吝啬、小气的词有很多,如小气、小气鬼、小气猫、吝啬、吝啬鬼等。乐清方言形容人吝啬的词也不少。如:有说一个人小气屄,这就有点强烈的鄙视的感情了;有说一个人悭显悭(读铅),扣(读平声)显扣;有说一个人猫、猫屄;有说一个人皮臭、皮痴、臭皮蛋;还有说一个人啬(“啬”字读细,见汉朝杨雄的《扬子方言》)猫啬、猫屄啬等。这些词在普通话里是没有的。

还有更形象的比喻说法,如石板刨,比喻该人妄图在石板上要刨出点油水来;皮领夹,这“皮”就是皮痴或皮臭的意思,比喻在该人身上弄不出一点油水,割不出一点血来;铁蛀虫,比喻即使是块铁,他也想从铁的身上蛀出点油水来;鸡屙(读音ē,“屙尿”即小便之意)划,比喻即使是鸡屎,也要划一划,划点油水,沾点便宜来;铁钉耙,比喻像铁钉耙一样,要入地三尺,耙点名堂出来;铁嘴唇,比喻其嘴唇之厉害,随便什么也都能吮出点油水来;鬼点盐,比喻该人小气吝啬的程度。当然,谁也没有看见过鬼是怎么点盐的,凡此等等,都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小气、吝啬人可鄙的形象。

此外,在乐清谚语和歇后语中,也有关于对小气和吝啬人的描述和刻画。如谚语“雁飞过也拔根毛”,“一条脚肚毛也拔勿出”,“鸡啄一粒米,追过十八条门槛”,“借人锄头连路掘,借人钉鞋连路着”,“虮子里头算出骨来”,“死人口里挑餐饭”,“铜钱眼底打筋斗”等等,把小气、吝啬的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还有一句歇后语“铁公鸡——一毛不拔”,更明白如话了。(摘录于包文朴老师的《乐清方言词典》)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