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

当前位置:首页 > 流行语 > 歇后语

和顺地区流传的歇后语

来源:网络

  无论您在哪里、无论您走多远、飞多高,只要您的根在和顺,成功加入和顺老乡俱乐部,让我们一起为宣传和顺文化而努力!作为一个生活在和顺的人,答案还会有其它吗?最牛逼的城市,当然是和顺!即使有时候它让你沮丧,让你抓狂,但那又如何?不管怎样,我活在这座城市,我热爱这个地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广泛流传于和顺地区的部分精彩歇后语。

  1、李先生哩药方——不能改

  李上云,和顺人,清廪生,精中医,与人医病,药到病除,太原傅山先生曾赞曰:“李先生方,一味不可移易”。

  2、后峪呀(家)叫狗——越叫越远

  1944年秋,日伪县公署派警察和保安队到后峪村督款催征粮。群众对警队人员贬称黑狗、黄狗,到村后,年轻人以“村长不在家”为由,把伪警队顶走了。老年人怕惹是生非,就让联络员到村外追叫他们“吃过午饭”再走,结果连跑带叫,没有追叫回来。从此,流传为叫狗——越叫越远的歇后语。当时,为不让敌伪人员知道这一贬义歇后语的缘由,同时编了:“有一农民,认狼为狗,叫狗舔屎,越叫越远”的情节,以假隐真。

  3、小庙川哩奶奶驾——好请难打发

  东、西小庙川,以村轮流供奉一尊圣母驾。该驾存有“养驾”生息本金,接驾时向村民低利借贷;送驾交接时,往往因贷户本利交付不清拖延时间。

  4、棋盘垴呀(家)进秀才——拔尽岗脉

  相传,离县城五里的棋盘垴村,户少、皆务农。前清仅进考过一名姓赵的(武)秀才,故流传拔尽岗脉之说。

  5、后峪呀(家)领官谷——把住“石五”了

  光绪初年,县常平仓开仓放赈,每人赈谷三斗。后峪村有位五口之家的农民,急于糊口度荒,连续三次到城领取官谷,均因手续不全没有领上。第四次随同乡约(村长)一起办理领取手续,很顺利领了一石五斗,他高兴地说:“这一回可把住石五了”。从此流传为歇后语。

  6、小南会呀(家)留戚人——太阳落了才半后晌

  小南会村地处河谷,前后紧靠峭壁高山。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一户农民送客走出家门,太阳已经落山。客人顺便说:“阳婆落了”。送客的主妇接着说:“咱这里山高,阳婆落了才半后晌呀!”“山高能遮太阳”的逐客令,演变为歇后语。

  7、平地川哩火烧鬼——死不开眼

  平地川有个富人,从小吝啬苛刻,对上门乞讨者只给少许糠炒面,还常以恶语伤人,乞丐对其恨之入骨。清光绪年间,此人只身前往柏木槽一带催租讨帐。乞丐们得知串通集聚在必经的偏僻的山沟路口,堆了一大堆干柴。待他到此,群起围攻,点燃烈火,要把他推进烈火活活烧死。他跪倒在地叩头求饶,幸有过路人解围,才免遭烧死。“火烧鬼”的诨号由此得名,但事后,财迷不开眼的本性丝毫未改。

  8、石猴沟哩老虎——吃稳食

  古时,石猴沟沟深林密,有虎有豹,豹子逮住家畜、野牲,只喝血,不吃肉;老虎嗅腥而至,不猎而食。

  9、南峪呀(家)砍圪针——起下瘤累了

  民国初年,县公署勒令各村以路牌为界,在公路两旁植树,围插荆棘护林,前、后南峪村隶属南窑编村,编村村长将砍圪针的任务分给这两个自然村,从此年复一年,形成惯例,“起下瘤累”之说因事而生。

  10、葛小文哩簪——尽走倒运

  葛小文祖籍和顺县紫罗川某村,起初家境富裕,后因天灾人祸产业荡尽,于光绪年间迁来县城落户。初来时以担煤卖炭为生,后高利借债兼做小本生意。本想重新发迹,但家境继续衰落,每逢过年,他自编对联借以抒情发泄。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副就是:“公鸡踩蛋草鸡衰,黄鼬走了鼠狼来”;横批是“尽走倒运”。此副对联对封建盘剥,债主逼债的讽意入木三分。后人遇不称心如意之事惯用此语。

  和顺流传的歇后语甚多,在此不一一介绍,简列一二,以弘文化。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