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泡脚养生 这个黄金时间点泡脚补肾效果才好

来源:网络

生活当中经常泡脚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泡脚也是有讲究的,那么泡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泡脚的禁忌有哪些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泡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吧!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很多人白天累了一天,如果能在晚上泡个脚,那么不仅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还能消除身体的疲倦感。

泡脚有个黄金时间点,那就是晚上9~11点。

按照传统的十二时辰计时方法,夜间的9~11点钟为亥时,亥在十二地支中是最后一支,接下去就进入下一个循环的子时了。

中医上常说“子时一阳生”,说了的就是晚上子时之后我们的阳气会改变,如果在上一个循环没有让它很好地休整,那么下一个循环就会变得疲惫,长期对健康是有损坏的。

另外,在睡眠之前泡脚也有辅助作用,在晚上9~11点这个时间段用温水泡一下脚最合适。温水泡脚以后精神和气血就比较容易回归,回归也就是返回它们的大本营,肾主藏精,所以收藏以后补的是肾脏。

人体的肾经起于足下,温水泡脚对肾经起到温养的作用,对肾经是一种良性的刺激,肾经自然也会对肾脏形成好的作用。因此虽然没有对肾脏采取什么措施,通过经络也能起到补肾的作用。

泡脚的水温一定要适度,不能过热或过凉。如果水温过热,不但不能帮助肾脏收藏,反而使人更加兴奋,加大了肾精的消耗;如果水过凉,寒性凝闭,会导致经脉闭塞不通,寒气也会顺着经络入腹,其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

热水泡脚的8大注意事项

1、水温不要过高

①生活中,有些人喜欢用很热的水泡脚,其实并不是水温越高就越好。事实上,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最好。如果水温太高,双脚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2、时间不宜太长

①每次泡脚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因为泡脚时人体血液循环和心率会加快,时间太长会增加心脏负担。

②由于血液会涌向下肢,有人会因脑部供血不足,感到头晕,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更是要格外注意。

3、一定用手试温

泡脚时,不能确定水的温度时,建议用手试而不要用脚试,因为手比脚对温度更敏感。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洗脚时用温度计测定温度,以避免烫伤。

4、配合按摩足底

睡前用热水泡脚特别适合寒证,如平素怕冷、手足凉,伴有慢性腹泄、痛经、冠心病、小便困难等病症。泡脚后,还可以配合按摩足底相关的反射区,如慢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按摩前列腺、尿道的反射区等。

5、热性病患者不宜

对于热性病患者则不宜泡脚,如高热、出血、口热舌干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对温度不敏感,或患有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等,特别要注意水温,因为这类患者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知迟纯,就容易被烫伤。

6、老年人防止晕厥

由于更多的血液会涌向下肢,体质虚弱者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7、饭后半小时不宜

吃完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饭后1小时再泡脚。

8、中药泡脚用木盆

中药泡脚用木盆或搪瓷盆。许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经、高血压病的患者,常用中药泡脚来辅助治疗,但不要用铜盆、不绣钢盆等金属盆,因为此类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热水泡脚添加什么东西好?

1、中药

泡脚加中药,或者是中药泡脚片,可以达到很好的调理、治疗效果,当然需要大家根据自身的情况,搭配好药方,或者选好中药泡脚片。如果是中药泡脚的话,直接煲好中药,用中药水兑入凉水,到适合的温度就可以进行泡脚了。

2、艾叶

艾叶也是一种民间非常流行的泡脚用材,艾叶泡脚可以预防感冒,祛湿,降火。艾叶泡脚的方法也很简单,也是用艾叶煲水,然后兑入冷水,待水温到40度左右,就可以泡脚,泡30分钟即可。

3、食盐

食盐泡脚,食盐可以杀菌,一定程度上改善脚气,当然也比较实惠。

食盐泡脚,就是把食盐倒入热水中,然后泡脚,一般加入一调羹的食盐即可,不要太多。泡脚时间也是30分钟左右。

4、白醋

白醋可以美白皮肤,紧致肌肤,还能杀菌,而热水可以很好地刺激醋的活性,这样就可以让醋的杀菌效果更强,针对性治疗脚气。

结语:生活当中经常泡脚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泡脚也是有讲究的,那么怎么泡脚比较好呢?泡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相信大家看了上述小编的相关介绍都清楚了吧!希望上述小编的相关介绍都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