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悲秋”不宜心脑血管健康 及时调整情绪

来源:网络

秋季的气候特点就是气温渐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这种气温的骤然变化,会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感冒、感染,使病情加重;严重者可诱发心衰、心梗、脑卒中等。因此,夏秋交替,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引起注意,做到未病先防。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综合科主任刘宗莲说,秋季阴气始盛,阳气始(渐)衰,气候转凉,出现天气清凉劲急、万物肃杀的自然状态。人体的阴阳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的过渡,阳气开始收敛。此时,应调摄精神,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不使志意外露,阳气外泄,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伤害。这样,人的形体和精神活动才能和秋天阴升阳降、阳气开始收敛之状态相适应,符合秋收之规律,此谓“养收之道”。

饮食要润不要燥

刘宗莲介绍,秋气为燥,燥最易伤津液,而见口干、唇干、咽干、鼻干、皮肤干燥、干咳等“燥”性表现。因此饮食以“润”为主,以养阴润燥。

养阴润燥的食物主要有蜂蜜、百合、银耳、山药、莲子、核桃、芝麻、梨、香蕉、话梅等。“话梅特别适合秋季食用,中医认为酸甘化阴,话梅酸酸甜甜正好符合‘以润为主,佐以酸味’的养生法。” 此外,还应注意多饮水。

秋天要避免过食辣椒、胡椒、羊肉、狗肉等辛燥之品。而且,秋季气温渐凉,脾胃对寒凉比较敏感,应避免冷饮凉食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另外,刘宗莲提醒,秋季不应大补。因补药多为甘温之品,容易助燥伤阴。

及时调整“悲秋”情绪

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道出了很多人在秋季容易产生的悲秋情绪。刘宗莲说,秋天容易使人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所以应随时调整好精神,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生活上要正确面对利害得失,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以保持心胸开阔,促进身心健康。

秋季运动,傍晚为佳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节,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汗出太过,伤阴助燥;避免过量运动,加重心脏负担。

运动可以推迟衰老过程的到来,还可以预防各种加速衰老的中老年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适宜的运动有散步、登山、武术、体操、慢跑、蹬车、游泳等,通过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相反,如果过度安逸不运动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形成血栓。

另外,秋季早晚寒凉,变冷的空气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威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因此,心脑血管病患者秋季不宜晨练。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锻炼最好在晚餐之后,如果是上午活动,也尽量晚一些,以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早睡早起有利健康

《黄帝内经》认为,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刘宗莲说,早睡以敛肺气,早起以舒肺气,使肺之收敛舒展与秋季的气候相适应。

容易失眠的老年人睡前忌多言及饮食。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所以晚饭不宜过饱,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秋冻”要适度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是,老年人,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要盲目“秋冻”,而是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以免感冒,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链接

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贴秋膘

贴秋膘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认为夏季之后,人们应该多吃肉类,增加营养、储备脂肪,以备过冬御寒。但是这个传统适用于过去以谷类为主的单一、匮乏的食物条件,现在生活中食物种类多,人们摄入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并不低,没有“贴秋膘”的必要了。而且,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更不宜“贴秋膘”,否则易导致疾病发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