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养生之道在于顺应四时

来源:网络

关于四时养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过论述,如《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篇里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意思是说,在春夏之季,气血容易趋向于表,表现为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等:而秋冬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溺等,以维持和调节人与自然的统一。

连皮肤都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身体的其他部分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一年的养生战略也应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简言之,就是要法时。

法时养生,就是养生要和天时气候同步。说具体一点,就是热天有热天的养生原则,冷天有冷天的养生道理。总的原则就是要顺应天时养生,也就是要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来调养我们的身体。

法时养生的精髓是四季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

那么,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又是如何影响人体的呢?

四时对人体精神活动的影响。

在医学名着《黄帝内经》里专门有一篇是讨论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精神活动影响的,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对于此篇,《黄帝内经直解》指出:“四气调神气,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态也。”着名医学家吴鹤皋也说“言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所以篇名为“四气调神”。这里的“四气”,即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神”,指人们的精神意志。四时气候变化,是外在环境的一个主要方面;精神活动,则是人体内在脏气活动的主宰,内在脏气与外在环境间取得统一协调,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四时对人体气血活动的影响。

祖国医学认为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也是显着的,如《素问·八正神明论》里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位而卫气沉。”意思是说,在天热时则气血畅通易行,天寒时则气血凝滞沉涩。

中医认为,气血行于经脉之中,故气候对气血运行的变化会进一步引起脉象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里说:四时的脉象,春脉浮而滑利,好像鱼儿游在水波之中,夏脉则在皮肤之上,脉象盛满如同万物茂盛繁荣;秋脉则在皮肤之下,好像蛰虫将要伏藏的样子:冬脉则沉浮在骨,犹如蛰虫藏伏得很固密,又如冬季人们避寒深居室内。

以上充分说明了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气血经脉的影响是显着的。若气候的变化超出了人体适应的范围,则会使气血的运行发生障碍,如《黄帝内经》里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干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这里的“泣而不行”,就是寒邪侵袭于脉外,使血脉流行不畅;若寒邪侵入脉中,则血病影响及气,脉气不能畅通,就会突然发生疼痛。

四时对五脏的影响。

《素问·金匮真言论》明确提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应”的问题,即五脏和自然界四时阴阳相应,各有影响。

事实上,四时气候对五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就拿夏季来说,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尤其是室外活动特别多,而且活动量也相对增大,再加上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特别炎热,故睡眠时间也较其他季节少一些。这样就使得体内的能量消耗很多,血液循环加快,出汗亦多。因此,在夏季,心脏的负担特别重,如果不注意加强对心脏功能的保健,很容易使其受到损害。由此可见,中医提出“心主夏”的观点是正确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我国古代,对一年中季节的划分,有四季和五季两种方法,因人体有五脏,故常用五脏与五季相配合来说明人体五脏的季节变化。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