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冬季健康小常识 谨防宝宝冬季中暑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 “冬季中暑”的产生和识别

第二章 孩子“冬季中暑”如何急救和预防

第三章 预防“冬季中暑”要注意

中暑,似乎只是“三伏”的专利,难道“三九”也会中暑吗?其实,这种中暑,实际上就是多发于婴儿的“婴儿闷热综合征”,又称“冬季中暑”,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容易患病。下面就带大家认识一下什么是“冬季中暑”,以及遇到这种情况要采取的措施。

“冬季中暑”的产生和识别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小儿是“纯阳之体”,因此,自古有“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之说。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要让小儿挨饿受冻,而是提醒人们不能让孩子吃得太饱、穿得过暖,才能安康无恙。

父母给孩子不要“过度保暖”

“冬季中暑”是由于家长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热过久而造成的。新生儿或婴儿的散热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的方式,因此,当他被捂得太久或过度保暖的时候,散热受到影响,自身的温度就会迅速升高,尤其是小婴儿又无法挣脱包裹的束缚。宝宝就会通过加速呼吸来排放热量。体温升高造成机体代谢加快,水分消耗增多,消耗的氧气同时增加。这种高热环境的持续,很可能引起体内环境失调、一系列代谢的紊乱,以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损害和衰竭;严重情况下,还会遗留后遗症。特别是出生150天以内的婴儿,产热量大,出汗散热缓慢,这种产热和散热的不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

严重可能影响智力

体温高于41.5℃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发生障碍,导致细胞缺氧,如体温达42℃~43℃持续数分钟以上,细胞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尤以脑、肝、心等病变最为突出。由于脑缺氧,脑水肿可引起癫痫、四肢瘫痪、智能低下等严重的后遗症。

如何识别“冬季中暑”

具体症状可表现为:宝宝出现面红耳赤、满头大汗、衣被湿透,有脱水表现、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并伴有嘴唇青紫、眼窝下陷、呼吸急促、抽搐等;同时,有持续高热症状,体温一般在40℃以上,最高可达42℃以上;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等;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口唇、指甲青紫,精神极差,哭声低弱,反应迟钝,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休克。

孩子“冬季中暑”如何急救

一旦孩子发病,家长要立即除去捂热的因素。首先,把包裹宝宝的重重衣物或被子解开,让宝宝的身体脱离高温环境;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刚刚从一个高热的环境中出来,不仅浑身是汗,而且毛孔张开,这时也最容易受寒凉空气侵袭而感冒。所以,务必在去除过厚衣被的同时,在温暖的居室把孩子头上和身体上的汗擦干,换上干爽的内衣,避免感冒。如确定宝宝无汗和穿着适度,就把他移至空气新鲜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让他喝一些温水,并用一些他喜爱的食品或玩具让他保持心情愉快。

如果宝宝“烧”得特别厉害,父母可以采用给孩子洗澡的方式给孩子降温。让孩子洗温水澡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因为孩子往往很喜欢洗澡,家长也容易操作。但浴室的温度要有保证。如果没有条件洗澡,还可以考虑用温水擦浴的方式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把几块纱布和毛巾浸泡在34℃~37℃的温水中,微微拧干,把纱布放在宝宝的腋窝下和大腿根部,同时用毛巾轻轻地擦拭宝宝的胳膊、腿和手脚。纱布隔几分钟换一次。每次擦浴一般进行20~30分钟。

因为孩子多是小婴儿,所以不要因为怕宝宝“烧坏了”而擅自用退烧药。如果宝宝表现的症状比较严重,家长们在家稍做处理后,一定要立即送医院请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预防“孩子冬季中暑” 多摸摸孩子后颈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孩子“冬季中暑”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完全可以提前预防。家长如果实在把握不了孩子需要的温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可以用手常摸摸孩子的后颈部,如果已经出汗了,那就是体温过高。

预防“冬季中暑”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新生儿,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差,父母们不能觉得他们太过“娇弱”就拼命包裹。只要宝宝手脚和头部温温的,没有汗,就说明不冷。

对于宝宝的衣着,孩子比成人多一件,这是总体原则。由于婴儿御寒能力比成人差,因此要注意保暖;

2、玩时比静时少一件。当宝宝精力旺盛、手舞足蹈时,可适当减少衣物,运动后再添;

3、室外比室内多一件。冬季宝宝的房间适宜的温度最好在20℃~25℃左右,注意室内要经常通风;

4、出门时不要用衣被包裹得太厚太紧,但最好给他们戴上帽子(因为头部是宝宝的主要散热部分)、手套。

不要乘坐过于拥挤的公交车或地铁。自己家开车的,要注意车内的空气清新和流通;

5、夜晚睡觉时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多,也不要盖得太多,更要防止宝宝熟睡时头蒙在被子里。

注意孩子不要与大人盖一个被,因为成年人的体温会使宝宝被窝的温度过高。

结语:在冬季,贴心的父母总是害怕孩子会冻着,所以衣服就会添得比较多,把孩子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看完上面介绍的东西,我相信各位父母会知道怎么做了。只要不定时的摸摸孩子的小手,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冷暖,做到心中有数。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