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养生常识 中医保健要诀和误解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 养生须知中医保健9要诀

第二章 对中医保健的的五大误解

中医药学在与疾病和衰老的长期斗争中,找到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延年益寿良方要诀。在使用中医保健的同时,也要清楚地了解中医,不要对中医保健产生误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医保健9要诀以及一些人对中医保健的误解。

养生须知中医保健9要诀

中医在长期实践中,找到了许多延年益寿良方要诀。

大脑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将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易行、最经济的长寿保健对策。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病毒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是很有道理的。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小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俗称叩天钟。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治疗。

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儒、释、道三教皆有养生之法,并皆主张静坐。

对中医保健的的五大误解

误区一: 西医治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正解:中医不是“救命稻草”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误区二: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看中医不等于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误区三: 中药疗效慢

正解:中药疗效并不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误区四: 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正解:中医养生年轻人不可少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1、经络养生;2、体质养生;3、四季养生;4、药物养生;5、起居养生;6、膳食养生;7、睡眠养生;8、情志养生等内容。

中医养生在于调和阴阳,疏通气血,保证人体的健康。现代人压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讲,养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误区五: 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正解:西医营养学不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成人,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结语:中医和西医各有长处和优点,不能片面地认为哪一种方法不好。中医保健很多都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日常坚持照做,会有良好哦效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