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日常急救小常识 应对8大过年病

来源:网络

春节就快要来了,据统计表明每逢春节期间最常发生8大意外伤害,那有什么急救小常识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挽救他人的生命呢?掐人中要注意些什么呢?有哪些中医按摩手法能救人于水火呢?

日常急救小常识 应对8大过年病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终于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跟家人朋友好好聚聚。不过,您还要小心这祥和的气氛被突如其来的节日病给破坏了。春节期间有哪几类疾病高发?万一碰上了怎样急救才能去除痛苦或挽回性命?

常见病一: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往年各大医院急诊统计资料,我们会发现每年春节前后是心脑血管的高发期,其中,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最大。春节期间,许多潜在的因素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比如气候寒冷使得人体的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容易出现收缩和痉挛,易引起体内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春节期间也更容易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血管内脂质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引起心脏病发作、中风等疾病。

春节长假期间,亲朋好友团聚时往往会用打牌、玩麻将等带刺激性的娱乐打发时间,而这些活动容易使老人情绪过于激动,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就有可能诱发中风、心脏病的突然发作。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过节时的过度兴奋、严重休息不足,加上应酬多,大量烟、酒摄入,都会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易诱发冠心病、脑溢血。

症状及应对措施:1.一旦出现晕厥,要让病人平躺在通风的地方,抬高下肢,饮用糖开水或者用力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位置)。如果不能恢复,要立即送往医院。2.高血压病人发病后,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立刻服用降压药。如果病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有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3.心脏病病人发病时,解开颈、胸、腰部比较紧的衣服。保持患者温暖,必要时可用毛毯或衣物盖好。注意不要摇晃病人或用冰水泼病人以试图弄醒他,不要让他进食及喝水。

常见病二:急性胃肠炎

节日期间,很多家庭的生活规律被彻底打乱,打牌、游玩、走亲访友成了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吃饭也变得没有规律,甚至会出现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的现象,胃肠功能被严重削弱,或是在不干净的小吃摊点等处进食了含有病原菌及毒素的食物,引起了胃肠道黏膜急性炎症性改变。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还可出现脱水、休克。一般来说,急性胃肠炎病人多是恶心、呕吐在先,接着出现腹泻,腹泻每日从3-5次甚至达数十次。

应对措施: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应尽量卧床休息,同时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或是冲兑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体液。如果呕吐持续或是腹泻严重,则需马上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并静脉输液。此时,病人应吃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来缓解胃肠负担。

常见病三:酒精中毒

春节期间亲友相聚少不了推杯换盏,而不加节制地饮酒则是引起酒精中毒的直接原因。每年春节期间,医院急诊室都会有不少人因酒精中毒来治疗。

主要症状:酒精中毒者除了有呕吐现象外,在神经兴奋期时还会有话多、言语不清、动作笨拙等表现。当中毒者进入昏睡期后,一般表现为颜面苍白、口唇微紫、皮肤湿冷、体温下降、瞳孔散大、脉搏快、呼吸缓慢有鼾声。

应对措施:在亲朋好友相聚时,也应相互提醒慢慢饮酒,更不要空腹饮酒。如果有人因饮酒过量出现狂躁症状,也千万不能使用镇静剂,更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来催吐,因为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十二指肠内溶物逆流,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

常见病四:上消化道出血

由溃疡病、慢性肝病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也是节日前后最主要的消化道疾病,几乎所有的新发病例都有连续多日出席各种聚餐活动的经历。

在这些患者中,多数人以前并不知道自己已患上了溃疡病或肝病,而春节期间天气又比较寒冷,人体血管收缩,消化道黏膜供血减少,所以溃疡病、肝病就显现了出来,如果此时饮食上再不加节制,吃得过饱,鱼虾等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或是饮酒过量,就极易发生消化道出血。

此外,如果病人此时恰恰又得了感冒,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破坏了胃黏膜,病情就将更加严重。对于那些慢性肝病患者来说,过度应酬可导致身心疲惫、饮食不当,由此引发肝衰、肝坏死,以及死亡率极高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情况的几率很高。

主要症状:如果呕吐出咖啡色的食物或是排出黑色大便,就可能是胃出血的表现。

应对措施:上消化道出血十分危险,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常见病五:急性胰腺炎

现代人的饮食平时本已厚重,脂肪、蛋白质含量高,而春节又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过分油腻的食物集中摆上了餐桌,再加上酒精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可引起胰腺水肿,从而发生急性胰腺炎。发病十分凶险的急性胰腺炎,可谓最典型的“节日病”。

主要症状:餐后一至两小时内出现上腹或左上腹痛,并向左腰背部放射,同时有发热、恶心、呕吐,并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应对措施:由于急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凶险,严重时可造成死亡,所以出现上述症状后需及时到医院求治。

常见病六:急性胆囊炎

由于节日期间大吃大喝或是大量饮酒,或是饮食太过油腻,还可能导致胆汁分泌过多,从而诱发急性胆囊炎,或是胆石症急性发作。

主要症状: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腰背部放射,同时还可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应对措施:如果病情、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到医院求治。

常见病七:消化性溃疡穿孔

如果有消化道溃疡的老病史,再在春节期间暴饮暴食,就很容易诱发溃疡穿孔。

主要症状:突然发生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出现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部分人还可能出现休克症状。

应对措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常见病八:猫狗咬伤

现在不少家庭中喜欢养猫、狗等宠物,过年时人多,宠物易受惊伤人。因此,去养有宠物的亲朋好友家做客时,可能会被猫、狗抓、咬伤。

主要症状:一般而言,儿童最容易被猫狗咬伤,通常被咬的地方是脸部。

应对措施:被宠物抓、咬伤后,要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反复多次地冲洗伤口,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不管是被猫还是狗抓、咬伤,都一定要尽快进行狂犬疫苗注射,不能超过24小时。

记住!急救从掐人中开始

人中在人体的最上部,是普通大众都知道的一种急救办法。掐人中就是中医药文化留给我们大家最重要的急救方法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急救方法之一。

“人中”在哪里

人中是针灸学里的一个穴位,它的位置在人的鼻子下方,鼻唇沟中间靠上的部分。具体的位置是在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汇处,也就是在鼻唇沟的中间靠上的位置。

什么时候“掐人中”

人中穴被用来抢救一些急症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始时人中穴常被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等紧急状况的抢救。现在人们逐渐发现,人中穴在抢救各种出现昏迷的急症特别有效,这一观点也逐渐被医学界承认,也就是说有了科学依据。总结一下,掐人中可以用于各种休克引起的昏迷。包括:中风、低血压、婴儿惊厥、产妇昏迷等等。

“人中”该怎么掐

掐人中也有一定的技巧。首先是选掐人中的人,一般选择男性,一是因为男性的指甲一般不太长,二是因为男性比较有力。掐的时候要注意手法,一般情况下用大拇指指端按在人中穴上即可。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把大拇指指端放到人中穴上,其他四指放在下颌处就是下巴磕下面,这样就比较容易使劲。把大拇指放好之后,先从中间往上顶推,行强刺激,此步要注意不断活动大拇指,不能一直放在穴位上不动。时间控制在20 ̄40次/每分钟为宜,当然如果一刺激就苏醒,底下也不要再掐了。

掐“人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掐人中不能一味的掐,也就是说不能用长长的指甲去掐昏迷者,而是要用拇指的力量按压穴位使人苏醒。所以掐人中一般不用女性,最主要原因是女性的指甲一般比较长而且没有劲。如果掐人中病人还是没有苏醒,那么还可以用针灸针刺激人中穴,当然这需要患者的家属懂一点针灸知识。

终生有用6个点穴急救法

在既缺医又无药的紧急情况下,只要掌握几招非常实用的徒手点穴治病的方法,就能为患者赢得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的宝贵时间。为大家推荐几招受用终生点穴急救法

1、止头痛

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治休克

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

3、降血压

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导致血压会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止呕吐

呕吐时,患者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来止呕,应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止呕吐。

5、止鼻血

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6、止胃痛

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至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结语:所谓有备无患,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的亲朋能够健康、平安,可是掌握好一定的日常急救常识是非常必要的,万一不幸有人中招时你就可以为他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