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关心老人和孩子 请记住这些健康知识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维生素有助于延缓老年脑萎缩

第二章:脉搏跳动频率可预测死亡风险

第三章:爸爸吸烟会增加孩子患白血病风险至少15%

第四章:孩子太调皮是病

我们生活中充满了未知的养生知识,只要你用心的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养生无处不在。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整个养生知识也许你并不清楚,但是却是会让大家的生活更健康。

维生素有助于延缓老年脑萎缩

老年脑萎缩是老人中常见的慢性脑病。伴随衰老过程,老年人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记忆力、判断力和思考能力退化。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老年人体内维生素C、D、E、B族维生素和欧米加-3脂肪酸水平较高,出现这种疾病的风险可能会降低。

研究人员还发现,维生素和脂肪酸水平高的老年人在记忆及思维测试中得分较高,而体内反式脂肪较高者在测试中得分较低,脑萎缩风险也较高。欧米加-3脂肪酸和维生素D在鱼类中含量较高,而B族维生素以及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C、E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较高。

研究人员对104名平均年龄为87岁的老人进行了血测,确定了每人血液中营养成分的水平,然后让他们参加记忆和思维测试。这些老人基本没有与记忆和思维问题相关的风险因子。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和脂肪酸水平较高者的脑容量最多超出水平较低者37%,在记忆和思维测试中的得分最多超出后者17%。

脉搏跳动频率可预测死亡风险

测量心率是检查身体是否健康的一个简便易行的好办法,但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心率也可以成为预测心脏是否健康的征兆。

医学界常用几种方法来预测心脏是否健康,其中有胆固醇浓度、血压、血糖浓度和体重。而现在又有了一项新方法也可用来预测,这就是脉搏。为了研究心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挪威研究人员对3万名男性和女性的医学数据进行12年的跟踪分析后发现,那些脉搏率增加的人,其死亡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这些参与者身体健康、且也没有心脏病病史。他们同意测试二次脉搏率,一次是1984-1986年,另一次是1995-1997年。在这12年里,先后有3038人去世,其中975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另外388人死于局部缺血性心脏病。

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次测量脉搏率每分钟70次以下,而第二次测量超过每分钟85次的人,其死亡率是那些脉搏率保持在每分钟70次以下者的2倍。那些脉搏率在每分钟70至85次的人,也面临心脏病死亡风险;如果第二次测量的脉搏率每分钟85次以上,那么他们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比那些脉搏率保持平稳的人高80%。

研究还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脉搏率不断下降的人也会有些变化,那些第一次测量脉搏率是每分钟70-85次,第二次测量下降到70次以下的人,其死于心脏病的几率要比那些保持平稳脉搏率不变的人低40%。

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脉搏率,包括体重、血压、药物和运动量。是坐着看书还是躺着看书也会影响脉搏率(这也是为何人们早晨起床时心跳会快一些)。医学专家称,健康成年人的脉搏率一般保持在60-100次之间。精英运动员的脉搏率要低一些,由于他们的心脏更健康,所以他们的脉搏率在每分钟40次以下。

研究人员指出,这是首次关于“随着时间的变化,根据脉搏率变化来预测心脏病死亡风险的”详细研究,脉搏率相对较易测量,因此,这是一个预测人们是否患有心脏病的好方法,而通过改善饮食和增加运动有助于降低脉搏率。

爸爸吸烟会增加孩子患白血病风险至少15%

一项澳大利亚研究显示:如果爸爸经常在孩子周围抽烟,那么孩子患儿童癌症(白血病的一种)的风险至少会提高15%。这项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研究显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一个‘老烟枪’爸爸,是孩子患ALL的风险因子之一。”由来自澳大利亚儿童健康研究院的Elizabeth Milne领衔的研究者们写道。

尽管ALL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癌症,但它的发病率依然很低,100,000个孩子当中大概只有3~5个会患此病。研究者们对将近300个患有ALL孩子的家庭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父母双方的抽烟习惯进行了统计。他们还将这些家庭与另外800多个未患ALL的孩子的家庭进行比较。

研究者们发现,妈妈的抽烟行为并不会增加孩子患ALL的风险,但是如果在孩子印象里爸爸一直在其周围抽烟的话,他们患ALL的风险至少会增加15%。更可怕的是,那些爸爸一天至少要抽20根烟的孩子被诊断出ALL的风险甚至增加到44%。

“长期生活在吸烟环境中与孩子得癌症之间的关联直到近期才为人们所知。” 研究者之一、来自加州大学的patricia Buffler说。她补充道,既然烟草中饱含毒素,包括致癌原,所以它会损伤产生精子的细胞也不无可能。

Milne也表示赞同,她说:“精子中含有DNA(易受损伤),在与卵子结合之后,就可能将疾病带给下一代。”但是,她又补充道,这项研究并没有证明精子DNA损伤会导致儿童患ALL,而且这种疾病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

其他极有可能导致儿童患上ALL的环境因素还包括致电离辐射(如X射线)以及妈妈在怀孕期间长期暴露于涂料和杀虫剂环境中。

孩子太调皮是病

一些小孩有时会不听大人话,此时,父母或安抚、或训斥、或转移其注意力,让孩子顺从。不过,如果孩子任性成性,那就可能是种病,英国研究人员称之为“病态性回避要求综合征”。

属于自闭症

这种综合征由伊丽莎白纽森中心研究人员首次定义,是一种普遍性的发育紊乱,患者对任何要求都没有反应。

这种病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非典型自闭症。症状包括婴儿期表现消极,譬如不喜欢玩具,“只是看着”;不回应或抵制大人的平常要求,逐渐发展至病态程度,似乎大人的要求给自己造成难以忍受的压力;做任何事情都要用自己的方式。

另外,症状还包括早期语言能力发育迟缓,说话内容稀奇古怪,面部表情过于生动;表面上擅长社交,实际上缺乏社会认同感、荣辱感、责任感,对表扬或惩罚无动于衷等。

严重诊断不足

伊丽莎白纽森中心已经确诊250名儿童和成人为病态性回避要求综合征患者。中心研究人员说,医学界目前对这种综合征了解甚少,确诊的患者人数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确诊患儿中,50%为女孩。这一比例显着超过自闭症患者中女孩比例,后者为20%。

中心心理学家菲尔·克里斯蒂告诉英国《每日邮报》记者:“不少患有病态性回避要求综合征的儿童没有得到正确帮助。这种病严重诊断不足,我们知道,大约百分之一的儿童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但我们不清楚其中多少人是病态性回避要求综合征患者,比例小,但值得注意。”

有别于淘气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只是淘气表现。研究人员说,对低龄儿童而言,不听话或者说回避要求是正常发育阶段的一部分,多数孩子回避要求的行为具有阶段性,度过幼童期后好转,或者通过父母奖励、惩罚、讲道理以及同龄人影响等方式得到改善。

研究人员说,如果回避要求达到病态程度并且延续至幼童期以后,那就是病态性回避要求综合征。

克里斯蒂和一些患儿父母合作,撰写《了解儿童病态性回避要求综合征:父母、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士指南》一书,全面介绍这种病症,并且结合实际经验给出一些应对建议。这种综合征正引起更多关注。英国全国自闭症协会近期将主办大型研讨会讨论这一问题。

结语: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有益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带动身边的人。(文章摘自《中外健康文摘》,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